要想成为一个知识渊博聪慧的人不容易,古人读书是这样,现在也是,下面是由留学群整理的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
古代名人读书方法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答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李公朴感慨:求知识虽然不只有读书,但读书,在求知识的过程中总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古往今来无论哪一位大思想家或大科学家,没有不读许许多多书的。郑振铎亦告诫读者:多读书,常读书,总有好处。不必“手不释卷”,但不可“目不窥书”。诚如古训:多读成颂。要有读书决心。
面对书如山,学如海,如何寻得其中诀窍?古人在训诫中提倡踏实学风,即勤读苦学。所谓:勤为径,苦作舟。史上许多名人名家的读书方法值得借鉴。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答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宋人陈善《扪虱新语》记载陈晋之读书方法: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一个人读书就在于要牢记,这样每天就会有长进。陈晋之一天只读一百二十个字,长年累月地这样就没有不读的书了;这就是所谓按日计算似乎不足,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现在的人谁不读书呢,有些人每天要读上好几千字,开始时好象挺高兴(很有收获),然而随读随忘;这样下去,虽然是一年,也记不住一百二十个字,何况一天呢?我年轻时读书实在也有贪多的毛病,到现在总觉得自己腹中空空(没有记住什么),这才明白陈贤良的读书方法真是对头的呢。
这与朱熹所提倡的类似。朱熹认为读书要“循序而渐进”: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
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他还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郑板桥“劝诫人读书要掌握要领,所谓“读书数万卷,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