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诗经赏析栏目,提供与诗经赏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诗经·清人》原文及赏析

清人原文 清人赏析 诗经原文及赏析

  《清人》是《诗经·郑风》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民间政治讽刺诗,揭露郑君不爱惜民众,久役人民于河上,兵众不满,纷纷逃役。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经·清人》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诗经·国风·郑风·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译文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彭地,披甲的驷马驰骤真强壮。两支矛装饰重重红缨络,在河边来去翱翔多欢畅。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消地,披甲的驷马威武地奔跑。两支矛装饰重重野雉毛,在河边来回闲逛真逍遥。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轴地,披甲的驷马驰驱乐陶陶。士兵们左转身子右抽刀,领兵的主将练武姿态好。

  鉴赏

  《清人》为《郑风》的第五首。在郑风二十一篇诗中,唯独这首《清人》是确切有本可考的。

  据《春秋·鲁闵公二年》记载:“冬,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云:“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公元前660年(鲁闵公二年,郑文公十三年),狄人侵入卫国。卫国在黄河以北,郑国在黄河以南,郑文公怕狄人渡过黄河侵入郑国,就派他所讨厌的大臣高克带领清邑的士兵到河上去防御狄人。时间久了,郑文公也不把高克的军队召回,而是任其在驻地无所事事,整天游逛。最后军队溃散而归,高克也逃到陈国去了。又据《毛诗序》,诗作者为郑公子素。

  了解了这首诗的背景,就能深刻体会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了。春秋时期,大小诸侯国之间战争频仍,攻伐兼并不绝于史。广大人民对那些诸侯争霸的不义之战是深恶痛绝的。而对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奋起抗击外敌的正义战争,广大人民总是予以热情的歌颂。在防御外敌的时候,如果有人消极不抵抗甚至投降,那将受到千夫所指。在作者眼中,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怎么样呢,他们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弄刀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而已。这是一首辛辣的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高克,而最终是深深斥责郑文公的昏庸。

  至于为什么说讽刺的矛头最终是对准郑文公,古代有一位论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国之名宠,生杀予夺,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诛之可也。情状未明,黜而退之可也。爱惜其才,以礼驭之亦可也。乌可假以兵权,委诸竟上(边境),坐视其离散而莫之恤乎!《春秋》书曰:‘郑弃其师。’其责之深矣!”(朱熹《诗集传》引胡氏语)方玉润也说:“唯郑文公恶高克,而使之拥兵在外,此召乱之本也。幸而师散将逃,国得无恙;使其反戈相向,何以御之?”(《诗经原始》)总之,在抵御外敌之时,郑文公因讨厌高克反而派他带领清邑士兵去河边驻防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全诗共三章,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表面上是在称颂他们,说他们的披甲战马如何强壮,奔驰起来又如何威风;战车上装饰着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壮盛;军中的武士也好,主帅也好,武艺又是如何高强。而实际上他们却是在河上闲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

与诗经赏析相关的国学经典

《诗经·狡童》原文及赏析

狡童原文 狡童赏析 诗经原文及赏析

  狡童一诗通过循序渐进的结构方式,有层次地表达了恋人之间已经出现的疏离过程。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经·狡童》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诗经·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译文

  那个狡猾小坏蛋,不肯与我把话谈。

  都是为了你缘故,使我不能吃下饭。

  那个狡猾小坏蛋,不肯与我同吃饭。

  都是为了你缘故,使我不能睡安然。

  赏析

  谁都不愿被人冷落而做“边缘人”,情人更不愿被冷落而坐冷板凳。谁都高兴被人抬着棒着吹着拍着,情人更想成为对方眼中心中的唯一,细心棒在手中的花朵明殊。

  被人冷落之后,可能火冒三丈,反目为仇,也可能凄凄惨惨嘁嘁,自怨自艾,还可能半是责怪半是期待,半是不满半是爱怜。“你这没心没肺的,给我说清楚!”这是火冒三丈。“啊,你为什么不回来,我好空虚哟,我的命好苦哟!”这是自怨自艾。“你这个死鬼,小坏蛋,晓不晓得我为你茶饭不思?”这是半是不满半是爱怜。

  除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否则,最能产生效果的方式便是半是爱怜半是不满。它不是最好的方式,却是最易让人外情的方式。

  推荐阅读:

  《诗经·清人》原文及赏析

  《诗经·将仲子》原文及赏析

  《诗经·山有扶苏》原文及赏析

...

与诗经赏析相关的国学经典

《诗经·风雨》原文及赏析

风雨原文 风雨赏析 诗经原文及赏析

  风雨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咏,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使达情更为充分,诗味更为深长。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经·风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诗经·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文

  风吹雨打多凄凄,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不宁静 !

  风吹雨打多潇潇,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心病怎能不治好!

  风吹雨打天地昏,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不欢喜!

  赏析

  这大概是类似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心中的那种幻觉:当想念某种东西到了极点的时候,幻想似乎成了现实,真假不辨,甚至确信幻觉就是现实。

  对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来说,这是幼稚和荒唐的;而对喜欢幻想的浪漫主义者来说,这却是美好和必需的。政治家、实业家一类的人,多半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诗人、艺术家、情人,大多是善于幻想的浪漫主义者。

  以浪漫的心情去体察一位苦苦思念和等待的情人的苦衷,最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触动我们想象的翅膀。

  苦苦等待和思念的现实是冷酷的,痛苦的,沉闷的,而幻想则给人以甜蜜的安慰,神秘的魁力。如果没有了幻想,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和希望,失去了灵魂的支撑。过着没有灵魂支撑的生活,就如同随波逐流的稻草。有了幻想,再苦再难的现实都可以去面对,在其中坚持下去。其实,岂止是恋爱,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如此。

  推荐阅读:

  《诗经·子衿》原文及赏析

  《诗经·将仲子》原文及赏析

  《诗经·女曰鸡鸣》原文及赏析

...

《诗经·褰裳》原文及赏析

褰裳原文 褰裳赏析 诗经原文及赏析

  褰裳这一首短短的小诗,鲜明的刻画出一个辣妹子的形象。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经·褰裳》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诗经·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译文

  要是你还思念我,提起衣裳过溱河。

  要是你不思念我,难道就没人爱我?

  你真是个傻小子!

  要是你还思念我,提起衣裳过浦河。

  要是你不思念我,难道就没人爱我?

  你真是个傻小子!

  赏析

  这是一首很有现代味儿的情歌。

  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大胆向小伙子表白爱慕之情,显出很有几分自信,似乎不愁嫁不出去。小伙子反倒有了几分胆怯。这种表白方式,应当是天性无拘无束的自然流露。这只有在全无禁锢的情况之下才有可能。

  现代味凡是不能以时间来确认的。经常可能的情形是,传统的积淀越深厚,对人性的压抑越厉害,个人能够自主的自由就相 对地少,属于自己的空间也相应缩小,个人与传统之间的对立、冲突便容易发生。

  远古的接近自然状态的男欢女爱,同现代建立在个人独立意识基础上的男欢女爱固然有许多不同,但在符合人性的自由选择这一点上,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其精神也是现代的。

  推荐阅读:

  《诗经·狡童》原文及赏析

  《诗经·萚兮》原文及赏析

  《诗经·清人》原文及赏析

...

《诗经·扬之水》原文及赏析

扬之水原文 扬之水赏析 诗经原文及赏析

  扬之水描写的女主人公是忠贞、善良的,同丈夫有着很深的感情。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经·扬之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诗经·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译文

  激扬的流水哟,不能漂走成捆的荆条。我娘家缺少兄弟来撑腰,只有我和你相依相靠。不要信别人的闲话,别人骗你总有花招。

  激扬的流水哟,不能漂走成捆的木柴。我娘家缺少兄弟来关怀,只有我二人相依相爱。不要信别人的闲话,别人实在不可信赖。

  赏析

  此诗主题或以为“闵(悯)无臣”(《毛诗序》),或以为“淫者相谓”(朱熹《诗集传》),或以为“将与妻别,临行劝勉之词”(闻一多《风诗类钞》),或以为“兄弟相规”(刘沅《诗经恒解》),但都根据不足。细味诗情,乃是一个妇女对丈夫诉说的口气。古时男子除正妻外,可以纳妾,又因做官、经商等常离家在外,是否沾花惹草,妻子多管不着。但礼教上对妇女的贞节则看得很重。如果丈夫听到关于妻子的什么闲言碎语,是一定要管的;而如果以前夫妻感情很好,他对妻子也很喜爱,那么此时他将会感到非常苦恼。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妻子对误听流言蜚语的丈夫所作的诚挚的表白。

  此诗主题同《陈风·防有鹊巢》相近。彼云:“谁侜(zhōu)予美,心焉忉忉”(谁诓骗我的美人,令我十分忧伤)。只是《防有鹊巢》所反映是家庭已受到破坏,而此诗所反映只是男子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妻子劝慰他,说明并无其事。如果将这两首诗看作是一对夫妇中的丈夫和妻子分别所作,则是很有意思的。

  此诗抒情女主人公是忠贞、善良的,同丈夫有着很深的感情。她因为娘家缺少兄弟,丈夫便是她一生唯一的倚靠,她把丈夫看作自己的兄弟。在父系宗法制社会中作为一个妇女,已经是一个弱者,娘家又力量单薄,则更是弱者中的弱者。其中有的女子虽然因为美貌会引起很多人的爱慕,但她自己知道:这都不一定是可靠的终身伴侣。她是珍惜她的幸福的家庭生活的。但有些人却出于嫉妒或包藏什么祸心,而造出一些流言蜚语,使他们平静的生活出现了波澜。然而正是在这个波澜中,更真切地照出了她的纯洁的内心和真诚的情感。

  此诗运用了有较确定蕴含的兴词,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第一句作三言,第五句作五言,与整体上的四言相搭配,节奏感强,又带有口语的韵味,显得十分诚挚,有很强的感染力。

  推荐阅读:

  《诗经·清人》原文及赏析

  《诗经·风雨》原文及赏析

  《诗经·出其东门》原文及赏析

...

《诗经·萚兮》原文及赏析

萚兮原文 萚兮赏析 诗经原文及赏析

  萚兮为《诗经·郑风》的一篇,它的文辞极为简单。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经·萚兮》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诗经·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译文

  枯叶呀枯叶,风吹动了你。兄弟们呀,唱起你的歌,我来应和!

  枯叶呀枯叶,风吹落了你。兄弟们呀,唱起你的歌,我来收束。

  赏析

  在《诗经》305篇中,《萚兮》该是最短小的之一,它的文辞极为简单。诗人看见枯叶被风吹落,心中自然而然涌发出伤感的情绪;这情绪到底因何而生,却也难以明说——或者说出来也没有多大意思,无非是岁月流逝不再,繁华光景倏忽便已憔悴之类。他只是想有人与他一起唱歌,让心中的伤感随着歌声流出。“叔兮伯兮”,恐怕也并无实指之人,不过是对于可能有的亲近者的呼唤罢了。

  但这种单纯的歌谣,虽然古老,却又是常新的。从《萚兮》之后,像楚辞《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像唐人王勃《山中》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直到现代徐志摩的《落叶小唱》,不知有多少相似的表述。因为在《萚兮》中,已经关联着人生最基本的两种情绪:对于岁月的留恋,以及在寂寞中对于亲友之情的渴望。这是人人都会有的情绪,每个人只是用不同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述它。

  《萚兮》因为单纯,而又有特别令人感动的地方。在“萚兮萚兮,风其吹(漂)女”之后,诗人不再说下去,让人觉着从落叶中看到的生命的流失,根本就是无奈的事情,不说也罢。而后“叔兮伯兮,倡予和(要)女”,又让人觉着人生的寂寞归根结蒂还是无从排遣。不可能真的就有人应着这呼唤唱出心心相印的歌来,寂寞也不可能真的会让人相互走近。呼唤也只是呼唤而已吧。如此想来,这种古老的歌子,浸着很深的悲凉。

  儒者说诗,常有奇怪的谈论。《毛诗序》说:“《萚兮》,刺忽(郑昭公忽)也。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也。”这已是牵强附会,于诗无证。朱熹《诗集传》更谓:“此淫女之词。”实在诗中主人公性别为男为女,本无从辨别,“淫”字更不知从何说起。想要做圣贤的人,到处看见淫邪,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推荐阅读:

  《诗经·子衿》原文及赏析

  《诗经·缁衣》原文及赏析

  《诗经·清人》原文及赏析

...

《诗经·叔于田》原文及赏析

叔于田原文 叔于田赏析 诗经原文及赏析

  《叔于田》是《诗经·郑风》中的一首诗,全诗善于运用设问、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经·叔于田》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译文

  阿叔外出去打猎,

  大街小巷没有人。

  难道真的没有人,

  却是无人比阿叔,

  实在英俊又敦诚。

  阿叔外出去狩猎,

  街巷无人来饮酒。

  难道真无饮酒人,

  却是无人比阿叔,

  实在英俊又清秀。

  阿叔外出去打猎,

  街巷无人驾车马。

  难道真无人驾马,

  却是无人比阿叔,

  实在英俊又勇武。

  赏析

  这是一幅英武的男子汉的画像。古人尚且知道男子汉当力扛千斤:血战沙场,醉里挑灯看剑,不斩楼兰誓不还;如今的男子汉变成了大男孩儿,男孩儿除了像小公鸡似地打几个五音不全的鸣之外难有骑马射箭的英雄气概和情怀。古人尚且知道男子汉志 在四方建功立业壮志冲天;如今的男孩儿只会在父母和女人的褓褓中撒娇卖乖。

  莫非人种真的退化了?我们真的已经不如古人?

  推荐阅读:

  《诗经·缁衣》原文及赏析

  《诗经·子衿》原文及赏析

  《诗经·将仲子》原文及赏析

...

《诗经·缁衣》原文及赏析

缁衣原文 缁衣赏析 诗经原文及赏析

  《缁衣》是《诗经·郑风》的第一首,这是一首写家庭亲情的诗。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经·缁衣》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诗经·国风·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译文

  黑色官服真合适,破了我再来缝制。

  你到馆舍去办事,回来我送你新衣。

  黑色官服真美好,破了我再来制造。

  你到馆舍去办事,回来我送你新袍。

  黑色官服宽又长,破了我再制新装。

  你到馆舍去办事,回来送你新衣裳。

  赏析

  《缁衣》为郑风的第一首。这首诗,尽管在现在大学的教科书中根本不提,在各种《诗经》选本中也不见踪影,可在古代典籍中却不时提到。 《礼记》中就有“好贤如《缁衣》”和“于《缁衣》见好贤之至”的记载(转引自《诗集传》)。郑国开国之君桓公为周幽王时的司徒,他的儿子武公则为周平王时的司徒。因此,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的《郑世家》“述赞”中说:“厉王之子。得封于郑。代职司徒,《缁衣》在咏。”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旧说,郑桓公、武公,相继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故作是诗。”他似乎是赞成这一“旧说”的。而清代的姚际恒、方玉润则以为这是“美武公好贤之诗”(《诗经原始》)。当代学者高亨先生也同意此说。他说:“郑国某一统治贵族遇有贤士来归,则为他安排馆舍,供给衣食,并亲自去看他。这首诗就是叙写此事”(《诗经今注》)。至于郑国统治者是真“好贤”,还是政治手腕,论者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如王夫之就认为:“《缁衣》之诗,王子友(桓公)之工其术以歆天下者也。”(《诗广传》)意思是,所谓“好贤”,乃是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权术耳。

  其实,我们仔细玩味这首诗,会充分感受到诗中有一种温馨的亲情洋溢其间,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首描写国君与臣下关系的诗,还不如说这是一首写家庭亲情的诗更为确切。当代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赠衣诗。诗中“予”的身份,看来像是穿缁衣的人之妻妾。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缁衣。退适治事之馆,释皮弁而服(缁衣),以听其所朝之政也。”说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古称私朝),要穿上黑色朝服。诗中所咏的黑色朝服看来是抒情主人公亲手缝制的,所以她极口称赞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的合体,如何的称身,称颂之词无以复加。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这件朝服破旧了,我将再为你做新的。还再三叮嘱,你去官署办完公事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刚做好的新衣,真是一往而情深。表面上看来,诗中写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赠衣,而骨子里却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挚爱自己丈夫的心声。我们不必因为诗的主人公是卿大夫的妻妾,而说赠衣给丈夫仅仅是为了博得丈夫的宠爱。

  全诗共三章,直叙其事,属赋体。采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复沓联章形式。诗中形容缁衣之合身,虽用了三个形容词:“宜”、“好”、“席”,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无非是说,好得不能再好;准备为丈夫改制新的朝衣,也用了三个动词:“改为”、“改造”、“改作”,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变换...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