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将以多个视角分析“写论语心得”,如果能从中获得一些收获,我将倍感欣慰。当我们的观点随着个人经验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时,为了更深入地思考,我们可以写下我们的心得体会。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写论语心得(篇1)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为了能与高尚之士促膝长谈,那你首先找到并发现一本好书。《泗水边的论语》是作者对儒家经典《论语》的个性化解读和阐释,书中的智言慧语俯拾皆是。
《老子》是天人之间的境界,《论语》是你我之间的对话,寥寥数语,作者将儒道两家的独特和不同鲜明地展示出来。理智地对待他人,冷静地处理事务,清醒地看待现实,这是作者读到孔子约束自己的言论时发出的感慨。孔子针对不开化地域的言论,别出一格地说,只要君子去居住了,不开化的地方也就开化了,作者由此慨叹道:这是典型的自恋,不过更是高级的自信。孔子谈到学习时说,古人为充实自己而学,今人为炫耀自己而学,作者因此感慨道,要为学习留出时间,为美德留出空间。
作者还发挥自身散文家的优势,仿照《论语》句式,写出了许多幽默机智的短句,读后既使人会心一笑,又使人脑洞大开,视野也为之一阔。《论语》在中国的众多典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论语》,历代的学者都能从自己的研究中,发现不一样的孔子。《泗水边的论语》可谓是一本散文化的学术书,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学者型的散文家,可谓睿智雅趣与严谨解读并重,幽默机智与真知灼见同在。这一本书足以一家三代共读,少年可读经典明事理,中年可读经典知天下,老年则可读经典通古今。这一本书,让你读懂《论语》,重新认识孔子。
在正文之外,本书还收录了许辉先生与泗水相关的散文三篇,分别是《泗河》《鞭打芦花车牛返》《平原的主角》。这三篇散文读来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得严谨,爱得刨根问底。本书的书前收录了作者品读《论语》的26悦,书后收录的则是作者仿照《论语》句式写出的一些幽默机智的短句,轻松有趣。品读《论语》,作者不但自己乐在其中,还要将这乐推而广之,使广大读者都能雨露均沾,不亦君子乎?
设若没有传统文化之源,哪来中国精神之流。这部《泗水河边的论语》在让我开了眼界,增长知识,明了事理,学习做人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了解了中国文化。走进了《论语》走出了经典,回归到理性,深入了现实的生活。
写论语心得(篇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大哲学家孔子以前这样告诫一些有贪财欲望的人:“放于利而行,多怨。”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只追求利益,而看不到良好道德品质方面的东西,就会遭到许多人的讨厌和怨恨。
我将这篇文章的注解及故事看完后,不仅想到,只依据利益做事,这却是现代社会上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现象。由于金钱和地位对事物的侵蚀和冲击,让许多浮躁的人禁不住如此诱惑,便抛弃优良的传统及道德修养,品质上出现瓦解现象,渐渐地开始不停地抱怨,慢慢的唯利是图。今日何不然!所以我们做事不能只讲利益,还要看做这件事是否在道德的准绳上,是否对大多数人是有好处的。
想到这里,我不禁面红耳赤。记得有一次秋游,我同学让我帮他买一支棒冰,他在搞卫生,我答应了。但是由于天十分热,在买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将他的棒冰也吃掉了,这种见利忘义的行为,让我吃到了苦头,这位同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再不理我,也不愿意帮我。
《论语》中的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一个几千年前古人都知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