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更加明白这本书背后所掩藏的现实意义。写读后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就事论事,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读后感质量更高呢?为此,留学群特意呈上“菊与刀读后感”,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菊与刀读后感(篇1)
《菊与刀》菊,代表着日本天皇的族徽,是高贵美丽的象征;刀,代表着日本武士文化,是武力和权威的象征。美国曾经与日本发生全面战争,日本人的脾性最古怪,也最难琢磨。太平洋战争熟悉“敌性”也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想与日本人打仗,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研究日本人的民族特性而著此书。
一、解读日本发动二战的原因:
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由很特别:他们要结束世界上这种“自立为王”的无政府状态,为建立等级秩序而奋斗。只有各国“各就其位”了,世界才能长久地和平。
二、战争中的日本人:
日本人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精神上,精神必将战胜物质。美国一贯注重强大的实力,日本则一贯重视精神。他们说,精神就是一切,可以永恒;物质虽不可少,却是次要的,转瞬即逝。
“以投降为耻”,宁可自杀。不救助伤员。
三、各就其位
各就位就是日本人信仰铁序和等级制度。这是一种民族习惯,从“敬语”和鞠躯行礼方式体现。这种等级体现在国际事务,家庭内、同辈朋友之间、性别、年纪、过去交往。直到19世纪中叶,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可以使用姓氏。对美国人来说平等是最崇高、最道德的。
四、报恩:不容回避的人生主题
“恩”这词与“承受的负担、债务、重负”的意思是共通的。比如受长辈的恩、上级的恩。如果是受同辈的思,那么对于接受者来说会有一种不快的自卑感。因为日本人说“我受某人之恩”时,其含义就等于“我对某人负有义务”,同时会称对方为自已的“恩人”。
如果大街上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故,日本人常常选择不矛理睬,这侄不是由于日本人缺乏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国灰他们觉得,除了警察之外,任何人插手都是在让受帮助人背上欠你的恩情债。
菊与刀读后感(篇2)
《菊与刀》读后感500字:《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作品,以代表日本皇室的菊与代表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刀为题目揭示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此书多采用美日对比的方法从各方面描写了日本人的民族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行为。通过这本书,了解了日本人特别重视自觉道德的养成,把各种道德深植在每个日本人心中,为他人考虑,集体观念深厚,严格遵守天皇的旨意,但绝不能忍受他人的侮辱,否则就会用尽方法去报复。此外,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对男性和女性以及孩子和老人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女性权利地位较低。
此外,日本还有等级之分,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处在某个位置就要做相应的事情,这样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在日本人的教育中,对特别小的孩子,成人是不用道德去约束他们,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之后,便会学习各种社会道德与规范,自身行为逐渐受到限制,幼儿时期和成年时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也是日本人矛盾性格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