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机之前已经出关,此时理论上已经离开了中国国土,进入韩国,这一“出境事实”很快就体现了出来。 人在韩国行,当然要说韩语,否则沟通不畅,寸步难行。但韩语不灵时,请英语帮忙,也可解决一些问题。这在一上飞机时就体现了出来。我的邻座是一个来天津办事的韩国人,姜秉周先生。姜先生由于要经常来中国出差办事,需要学习有关商务方面的汉语;我是第一次去韩国,也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韩语。可我对韩语七窍只通六窍,他对汉语也只是略知一二,于是英语就成了汉语和韩语之间沟通的桥梁。
他利用英语告诉了我韩语的基本构成,并把14个字音和10个母音写在我的笔记本上,还按照我的要求,用英文和韩文写出了“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多少钱”、“公交车站”、“地铁”等简单词句,当场一个一个地教我并纠正我的发音。我也应他的要求,教了几句简单的汉语商务会话。当然,这其中都需要用英语作为辅助和铺垫,有英语的帮助,沟通与“讲授”变得简单而有效率。一个多小时的航程,很快就在学习“第二外语”中轻松度过。离别时,我既认真又半开玩笑地说,姜先生,你是我的第一位韩语老师,答曰:是吗?那我很自豪……
到韩国的第二周,独自去水原市观光,两眼一抹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时没了主意。怎么办?看到水原驿的“失物招领处”字样,贸然前去打探,不料其中有一女职员会说一点点英语,对于我,这一点点就足够了。在她的指导下,我一一找到了返程的车站、历史文化遗产华城观光处等地址,暗暗庆幸幸亏有了英语,否则连回来的路也找不到。
一日课后,突然被告知,水原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国际协力处处长朴文秀先生约我见面。说是突然,是因为这本不是日程中的安排,再说我最担心的是用什么语言交流呢?
已近下班时分,花木掩映中的行政楼阒静无人,朴文秀先生早已在宽敞的办公室内等候,第一句问候已经决定了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双方你来我往,把语言问题完全抛在了脑后。在交流中了解到,水原大学的理工科老师约70%都有海外博士学位,朴先生有7年的美国留学经历,难怪英语如此流利,双方沟通没有任何障碍。
此时的我真有点百感交集,因为我到水原正逢周末,网络不通、电话未接、出门满眼韩文,购物及与人交流全靠肢体语言。这次交谈大约有20分钟,时间虽短,却是无所不谈。朴文秀先生说这是他近来较少的较为完整的英语会话,因为对他而言,说英语的机会不多;而我则对他说,这是我赴韩之后最痛快淋漓的一次对话,不仅仅是因为语言,还是因为沟通的话题和内容。
在韩一年,由于年龄原因,虽有学习韩语的愿望,但实际收效不大,所以,英语就成为外出沟通、问路的主要语言,当然,还要加上肢体语言。
一年期间,足迹所至,几乎遍及韩国三分之二的国土,由于人生地不熟,走到哪里,都面临着问路、确定目标的问题。总体感觉是,在首尔、釜山等大城市和高校附近,英语水平较高,如一次在梨花女子大学内问路,问了四个学生,个个英语对答如流;而小城镇和偏远地区,英语水平则较低一些,但也基本能听懂一些关键单词和句子,这也就解决了面临的基本问题。尤其是一次在巨济岛走错了路,求助于当地警察,没想到在这么偏远的基层行政机构,其英语也能达到沟通交流的水平,解决了我们的难题。
所以,在韩国,如韩语不通,说英语还是基本能解决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