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英伦网实习生 希勍
BBC英伦网:英国华人论文代写黑幕(一)
BBC英伦网实习生 希勍
英媒:英国华人论文代写黑幕
BBC英伦网实习生 希勍
英国中文报纸上刊登着多则论文代写公司广告
随着留英中国学生数量屡创新高,形形色色的华人英文论文代写公司,俨如一项新的产业般茁壮成长起来。在一向以治学严谨闻名的英国,中国学生为何铤而走险选择捷径?论文代写公司缘何疯狂发展?英国高校面对舞弊是否真的束手无策?BBC英伦网推出《英国华人论文代写黑幕》系列专题。——编者的话
第一集:《蓬勃发展的英文论文代写业》
今年3月,英国主流媒体《每日电讯报》发布了全英80所大学,学生作弊和欺骗行为的详细调查报告,其中,学生通过论文代写公司购买论文的行为特别受到关注。
调查显示,目前英国互联网论文买卖交易额已经超过2亿英镑。
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2009年一项调查中,一半学生回答,准备花钱从互联网上的论文代写公司买论文;45%确信过去一年中其他学生写论文或考试时使用欺骗手段。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曾经发现学生找写手代写论文,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也报告了三起购买论文的案例。
索尔福德大学(Salford University)有两名学生参与论文购买事件,而其他三个类似案例则分别来自东伦敦大学(East London University)、格林尼治大学(Greenwich University)和伦敦南岸大学(London South Bank)。
代写产业
在惊叹英国论文代写牵涉学生数量之多、代写交易额之巨的同时,我们不能不为留英中国学生的相关问题而感到担忧。
在留英中国学生中,一提到英文论文代写,很多人均表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进入三月,英国各高校提交新论文的截止日期日益临近,对于写不出论文,急得如同火烧眉毛的中国同学来说,在英国,想找一家代写英文论文的公司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从每天登陆、赖以交换各种生活信息的中文版留学论坛,到中国城街边垂手可得的各类免费中文报纸,无处不充斥着各色论文代写公司的相关广告。
笔者随手翻开英国一家知名中文报纸,在咨询信息版,仅一个版面就充斥着七家论文代写公司的广告。
每则广告均表示自家信誉良好,有各种措施保障论文的质量;联系方式一栏,手机、QQ、MSN一应俱全。
如此数量的论文代写公司,敢于明目张胆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广告,似有把这一服务产业化的趋势。
英国的中文论坛网页上附有论文代写公司广告的截图
带着震惊和疑惑,笔者以寻求论文代写的留学生身份、试着拨打在中文报纸上刊登了广告的两家论文公司的电话,但是没有接通,在拨打第三家比特论文的电话时,电话很快接通,接电话的客服Maggie详细解答了笔者提出的各项论文代写咨询。
在得知笔者需要一份15,000字的硕士毕业论文后,Maggie表示一般类似毕业论文的大型论文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进行撰写和修改,如果希望拿到B以上的成绩,收费在100镑/千字,及格水平的收费是80镑/千字。
付款分阶段完成,需要预付5000字稿费,剩下10,000字按每完成5000字支付余款。
论文完成后还将提供专业的Turn...
英国留学:"英国华人职业传承史"图片展开幕
展览吸引了中外观众的关注
英国华人职业传承史(British Chinese Workforce Heritage)口述历史项目之启航图片展最近在伦敦市中心的查宁阁图书馆(Charing Cross Library)开幕。
英国华人职业传承史是明爱(伦敦)学院举办的大型口述历史项目。
该项目于2012年启动,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第一年的采访及研究。图片展是从第一年采访成果中精选出来的人物及图片。
英国华人职业传承史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伦敦探访90位在英国工作的华人,记录他们在英国工作的状况,并组织搜集各个华人职业的发展历史研究,以反映英国华人职业的变化及发展状况。
这一项目目前已经探访了28位分别从事航海、洗衣、理髮、餐饮、军事等行业的人士,採访录音及收集到的档桉资料均已公佈在其官方网站www.britishchineseheritagecentre.org.uk。
口述历史(Oral history)是一种记录历史的方法,组织者找人采访录音,最后把自己的提问剪掉,只保留受访者的回答,听起来就像受访者独白自己的生活经历。
这种记录方法可以较为原始客观地还原保留历史。
在所有受访者当中,最年长的是一位海员,采访的时候(2012年)已是93岁高龄。这位受访者已于去年12月去世,而这段录音成了口述历史项目非常宝贵的一份资料。
项目第二年,明爱(伦敦)学院将重点探访中医药、健康护理、华文教育及华人社区服务等行业;而项目第三年,该项目将放眼新一代华人的职业选择,记录他们在时尚设计、法律谘询、房地产、金融、高科技行业等领域的贡献。
图片展由英国文化遗产彩票基金(Heritage Lottery Fund)资助,在伦敦市中心唐人街附近的查宁阁图书馆免费开放至10月20日。
感谢您阅读《"英国华人职业传承史"图片展开幕》,文章来源于BBC,由留学群收集、整理、转载。更多内容请访问:https://m.liuxuequn.com/k_bbc/
...
英国留学 在英国华人群体里的“陪读妈妈”
陪子女闯天涯,辛酸总有时
在英国的华人陪读妈妈群体在不断壮大,她们的孩子年纪都很小。据了解,这些孩子刚来英国的平均年龄只有14岁。他们的妈妈在国内大多都有自己的事业。黎女士2007年陪着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出国前她在一家企业做高管,待遇不菲。然而当与老公决定送12岁的儿子出国读书后,便毫不犹豫的辞去公司职务,陪儿子来到英国学习。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些陪读妈妈在自己的事业与孩子的未来上都是不约而同,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孩子的未来。她们表示之所以放弃原来的生活,远渡重洋,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地教育,赢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已经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希望孩子从小就在“家庭缺失,亲情疏离”的环境中成长。
但无奈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曼城华人之家服务的黄女士说:“真的应该多多报道她们,好让社会了解她们(陪读妈妈)。”
她介绍说,曼城华人之家开设的英语班就有来自陪读家庭的成员:子女在英语补习班上课,母亲则在成人英语班中学习英语。
她说:“每个陪读家庭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是苦情戏。”其中有一对母子的故事发生在数年前,但却依然叫黄女士记忆犹新:
大约在十年前,陈女士(化名)作为母亲只身带同年仅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求学,只求儿子日后学业有成。但是语言对两人所造成的障碍却是预料不及的。抵英后因为语言能力欠佳,儿子的学习成绩同以前相比可谓是一落千丈。于是,除了在主流学校学习之外,陈女士还另外把儿子送到曼城华人之家的英语补习班去上课。
每天儿子上学后,陈女士自己也会学习一些初级英语,但是语言学习无法成为生活的全部,剩余时间由于缺少朋友,陈女士依旧孤独、苦闷。为此,陈女士选择到到中餐馆去做兼职,既能交朋友,也能补贴家用。
虽然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母子之间的沟通却少了,关系慢慢出现了裂痕。陈女士有时候晚间外出工作,儿子被迫自己独守在家里,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由于缺乏沟通,母子前日渐疏离。直至陈女士发现儿子的英语一直没有进步,找到黄女士谈,才痛心地发现自己的儿子只在补习班上过几节课,然后把余下的钱都花到电脑游戏上。她就此把儿子痛批一顿,儿子却反驳,怪责母亲不应送他到英国来学习。
黄女士说,即便他们母子双方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英国,但他们更不愿意回国去,尤其是陈女士她。陈女士觉得自己愧对丈夫,没有颜面回国去面对丈夫和家里的其他亲人,现在只好继续留英,原本的陪读之旅,变成了陪“独”苦情戏。直到后来在黄女士的帮助下,陈女士的儿子重返校园,才让苦情戏没有演变成悲剧。
陪读妈妈阿萍(化名)和小梅(化名)也有相同的境遇。他们的孩子在寄宿学校上学,周末也不回家。本以为来这边可以更好地孩子,却发现“学校其实什么都有”,自己的存在根本没有多大意义。每天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其它家人。
其实,这种结果并不意外。林女士的孩子出国时已经12岁,他对于原本的国内环境已经有一定的认...
海外:英国华人灭门案三“帮凶”获保释
距离2011年4月29日发生的震惊全英的北安灭门案已快一周年时间,英国警方的调查目前有一定进展。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4月18日早晨,三名合谋帮助北安丁家灭门案凶犯作案的嫌疑人被警方抓获。其中一名54岁 的女子在考文垂Radford地区被抓,一名39岁的女子在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市中心被抓,一名25岁的男子则是在伦敦伊斯灵顿地区落网。4 月19日,警方宣布三人已获保释。
4月19日下午,警方又在伦敦Plumstead地区抓获一名来自埃塞克斯Southend的22岁女子,她同样涉嫌与丁家灭门案凶犯合谋作案。警方未透露嫌疑人身份。目前本案嫌疑人杜安翔尚下落不明。
4月13日,北安普敦警局发出声明,派往中国追查丁家灭门案嫌疑犯杜安翔的三名警察已经返回英格兰。追查丁家灭门案的高级督查汤姆·戴维斯和两名警员于3月25日出发前往中国,4月4日返回北安普敦。
负责此案的戴维斯探长说:“在此次中国之行中,我们首先在北京介绍了此案的情况,得到中国公安部的支持。这让中国的 执法部门对我们的调查和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有了全面的了解。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在中国不同地区跟一些人进行交谈,之后去杭州探访了受害者的家人。丁家的 亲属对我们的侦查工作表示感谢,表示对我们之后的调查会继续支持。此次会面也让我们有机会当面对丁家家属表达我们的哀悼和慰问。”
戴维斯探长说:“我们已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讯问,但相信还有一部分知道杜某去向的人没跟我们接触,我们需要这些人主动跟我们合作。他们可直接联系警方,或通过制止犯罪热线0800555111匿名报案。”
《英国华人灭门案三“帮凶”获保释 - 华人 - 欧洲新闻》本文来源:(出国留学 liuxuequn.com)...外媒:英国华人青年创作奥运广播节目
【留学群liuxuequn.com】当地时间11月5日晚,当英国各地民众聚集在户外用美丽的烟花庆祝“篝火节”时,伦敦的一群华人青年则第一次走进演播室,让自己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进伦敦的千家万户。
华人青年“发声”投入英国社会事务
这场2011年华人青年广播计划冬季培训班在伦敦国际广播电台举行。20位居住在英国的华人青年不但设计了自己的奥运广播节目,还走进直播间,与广大华人听众分享自己的看法,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培训班的主创人员之一,华人青年张敬龙是英国“华人参政计划”的领军人物,曾被选为伦敦奥运大使的他也是一名DJ。他说开办这样的免费培训班可以让年青人进一步提高自信心,投入英国社会事务,更敢于发言,为华人发声。
“我们的宗旨是给在英国生活的华人青年和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的社区里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为我们华人的下一代争取应有的权益。”张敬龙说。
学习做DJ培训收获大
本次培训班由伦敦资深电台主播担任导师,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分享广播的实战经验,还进行了大量的互动练习,加深学员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虽然大多数学员都是第一次接触新闻、接触广播,不过他们的课堂表现还是获得了老师们的赞赏。伦敦国际广播资深DJ爱丽诗告诉记者,她觉得这些孩子们都很有潜力,带来了很多希望。
来自香港的张荣雅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学生,学地理专业的她凭着自己对广播的喜爱,报名参加培训。她的计划是创作一档关 于奥运的广播剧——一个在英国生活多年的华人家庭,因为伦敦奥运会起了冲突。女儿想去参加奥运活动,而父母则觉得伦敦奥运会和华人无关。她的想法得到了老 师们的赞赏,而张荣雅自己也觉得收获颇多。
而大陆留学生朱弃非则表达了自己对于专业DJ的向往。这位刚刚从纽卡斯尔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刚刚来到伦敦,还在找 工作的他被广播台专业DJ“震撼”了,因为“真的看到他们这样能够很自然的,嬉笑怒骂的在那边找工作的他说话时,我觉得还是蛮震撼的。”他告诉记者,自己 打算在奥运期间做一档谈话节目。
本次培训班共两天,主要学习基本知识,积累经验;之后,这群学员们还将利用业余时间,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将自己的奥运节目付诸实践,真正做出属于自己的节目。
《英国华人青年创作奥运广播节目 - 华人 - 欧洲新闻》本文来源:(留学群liuxuequn.com)...2013英国BBC:英国华人学生物理研究获突破
郗晓宇:读博士之前最好明确未来的方向
英国物理学会(IOP)每两年颁发一次Bob Chivers Prize旨在表彰这期间发表的博士生论文中最优秀的一位作者。
这个奖今年的获得者是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或译帝国理工学院)博士生郗晓宇,成为第二位得奖的华人学生。
在接受子川专访时,郗晓宇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向有意来英国攻读同类博士学位的同学提出建议。
子川:你在中国硕士毕业,为什么决定来英国读博士?
郗晓宇:我硕士做的项目主要是关于超声领域的,包括气泡、超声成像等方面。我当时发现帝国学院的这个研究小组也是做超声方面的,但更倾向于无损检测。这个领域比超声成像更广泛,而且贴近民生,有更多实践价值。因此,我决定到这里攻读博士学位。
子川:读博士是与你的工作同时进行的?
郗晓宇:当时我们组里向学校申请到一个可以边读博士边从事研究工作的职位,也跟当时签证政策没有收紧有点关系。所以,我的工作就等于我的博士研究。等于我拿到这个职位之后,在公司中做相关项目的同时读博士。
子川: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研究课题。郗晓宇:我研究的主要是用超声波来控制微气泡以进行超声清洗。在半导体生产领域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有效清洗掉微小的干扰物颗粒。包括手机、电脑、平板电脑在内的下一代电子产品中都用到半导体芯片。
如果想在同等的面积之下集成更多芯片的话,就需要清洗掉更小的颗粒。而当前的所有技术对于微米这样量级以上的颗粒来说会比较有效,但是下一代产品则需要清洗微米或纳米量级的颗粒。我做的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微米或纳米量级颗粒的清洗。
《留学英国》音频第7周收听05:28 ...
美国华人的早市
见证阿市农夫市场29年历史变迁的哈里斯家庭养蜂场是这里最著名的老字号商家,摊位华裔管理人员Jack表示,养蜂场在波莫那市蓄养8000多个蜂箱,采集本地当季新鲜蜂蜜和花粉,春夏季主打口感甘甜的苹果花蜜、清润适中的荞麦花蜜以及可抗过敏的野花蜜,秋冬则上市香气沁人的橙花蜜及促进血液循环的鼠尾花蜜,抗氧化的石榴花蜜,“蜂蜜从采集到制成上市,只经过一个月,确保新鲜”。
由于地处华人聚居区,阿市农夫市场有多位华裔摊主。家住天普市的退休华裔Pansy是爱兰人,住家后院3万平方呎地,“有空的地方都种上兰花”,原本只是兴趣爱好,但逐渐变成一项有趣的事业来经营。Pansy每周六、周日凌晨4时起床,将自家栽的兰花运到巴沙迪那和阿市的农夫市场出售,“只是图个兴趣”。
家住亚凯迪亚的花园设计师马先生主打自家培育、造型的黄杨、地柏、银杏、状元红、黑松、五针松等各类盆景,“怎样摆设、怎样护养”,马先生都会为顾客提供专业建议。
逛得饥渴交加,不妨到Cold Cane Labs来一杯鲜榨冰甘蔗汁,让人顿时透心凉,再加上一个萨尔瓦多特色玉米饺子(tamales)或墨式奶酪饼(quesadillas),又有力气继续逛了。
同样每周日早上8时半开始的天普市农夫市场开业刚满两年,也已经有华裔商家进驻,自家栽种、当天现摘的亚洲蔬菜,深受华人居民喜爱。
在佛瑞斯诺经营农场的老挝华侨Chia Lo从上半夜开始采摘蔬菜,下半夜从当地出发来“赶早市”,白萝卜特意留着新鲜嫩绿的叶子,“可以摘出来做雪里红”,还有新鲜茴香、柠檬叶、香菜、青葱等亚洲料理常用的香料。家住亚凯迪亚的华人吴龙格主营自家种的水白菜、芥兰、空心菜、地瓜叶、龙须菜、唐芹菜等华人喜食的蔬菜,直逼超市的诱人价格、新鲜绿色的种植过程,吸引了众多赶早买菜的华人主妇。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