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在莫斯科的亲属已提前给我安排了春节俄罗斯之旅,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地拜访名师、感受艺术氛围。最初对俄罗斯的印象并不好,当来到了这片土地,在求师过程中我才发现,我对这个国度是多么陌生多么主观臆断。
老师谢里万诺夫
童年的音乐学习是痛苦的且无成效的。这个感觉是在莫斯科上了第一堂巴扬课之后产生的。寻师可谓不易,中国巴扬一流高手曹野推荐我跟几位国际超一流巴扬大师学习,但几位大师都很繁忙,无暇顾及我。最后曹老师找到他的同事谢里万诺夫,30出头的他曾多次拿到世界各大巴扬比赛的冠军,每年在世界各地办大师班。1月15日清晨我们就去见老师,莫斯科的大雪真是壮观,但导致我们开车花了2小时的时间。
老师很热情,让我忐忑的心情得以平静。老师测试了我目前的水平,我小心翼翼地拉了一首雪绒花,心想这下可露怯了。
“很不错。”谢里万诺夫说。
“很难,都不会怎么处理。”我说。
“不,很简单!你要是会了,那就是你来教我了。”
我的一堂课就这么开始了。一堂课是1小时,结果转眼间就快2个小时了。
“真对不起,我想多给你点知识。”谢里万诺夫老师居然向我致歉。
课程结束后,我跟老师说,能否租一把琴,让我在莫斯科期间练习用。老师随即拿出一把意大利名琴借给我用,分文不取。
短暂的学习,让我瞬间顿悟。指法、姿势、风箱这些关键的东西以前我都没有学到。等于我和谢里万诺夫老师是从零开始。这样很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后来曹野老师说,只要你刻苦练习,谢里万诺夫的方法是最有效且正确的。以后你的学生跟你学绝对不会走弯路。
在一次与格涅辛音乐学院毕业的音乐教育博士王晓佟的谈话中,他说到:俄语中的学琴,实际词义是玩的意思,而汉语是练琴。在与谢里万诺夫的学习过程中才感受到兴趣中学习的真谛,而不是枯燥中的练琴。
最后一课,我与老师恋恋不舍,我在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巴扬的正确方法,而是对音乐的兴趣和师德。我和老师约好,定期视频检验我的进度。暑假可以再来莫斯科学习。
莫斯科的音乐氛围
除了学巴扬,我把莫斯科的景点也顺便参观了。克林姆林宫、红场、胜利公园、麻雀山、阿尔巴特街都去过了。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是格林卡音乐博物馆和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音乐会。
一进音乐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格林卡的雕塑,雕塑左侧是他的一句名言:“音乐是人民创造出来的,而艺术工作者只是将他们谱写出来。”这话很高深,需要时间去消化。右侧则是一段谱子。博物馆共两层,一层只有1台钢琴,二层陈列的展品,规模不大,展品颇丰。二层展厅包括音乐的各个时期,各个国家,从欧洲、亚洲、美洲到非洲,还有许多俄罗斯著名音乐家的原物,包括拉赫玛尼诺夫使用过的钢琴,一架小型管风琴,还有美国当时的一台自动钢琴。蒙古当时使用的胡琴也与二胡有较大差别,不仅仅从体型,弦数也有差别。各式各样的琴使我迷花了眼,不能说大开眼界,只能说积累的太少,很多都不认识。参观结束,看门的老大妈热情邀请我们留下听音乐会。
我去柴可夫斯基院音乐厅多次,第一次的影响最深,对我的冲击最大。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音乐的白银时代”学生演奏会。由3位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