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周记 篇1
最好吃又能登得上大雅之堂的还是饺饼筒。饺饼筒是天台特有的最具特色的节日食品。做饺饼筒是个大工程,从洗、切、炒、糊皮、包,真是一个大的工艺流程,有点类似墨西哥鸡肉卷,不过内涵是不一样的。天台的饺饼筒里塞得可丰满了,:肉片、猪肝、蛋皮、、豆腐片、粉丝、笋丝、香菇、小鱼干、黄花菜、、、等炒制成馅,依照一定顺序放在糊拉拖皮上卷制而成。吃时不用筷子,双手捧起,大大咬一口,口感外脆里糯,肥而不腻。筒里各色佳肴经过高温的熏蒸已不再松散而并成一个整体,多种荤素美味香气互相渗透,汇成一种绝对特殊的鲜美滋味。吃一条还想再吃一条,一般吃到两条就心满意足了。
另外还有家乡的年糕、清明饺子,豆腐皮,、、、也比别处做得好吃得多。家乡的美食拴着我的胃,也时时拴着我的心。如果你到我们老家游玩,不吃上正宗的天台美食,那可真是白跑一趟了。
美食周记 篇2
不止一次地听妈妈提起倒箱糕,那是妈妈小时候的一种美食,至今念念不忘。其制作人是妈妈的奶奶,我应该称其为阿太,过程也是相当的繁杂,妈妈曾不厌其烦地向我描述过制作程序,以至说起倒箱糕我脑海中就不经意浮现起制作倒箱糕的画面。
常常是阿太带着小时候的妈妈,拎着一袋糯米去到小河对岸的常瞎子家,常瞎子是专门帮人碾米的。糯米经过浸泡变软才能碾,所谓碾并不用任何机械,全靠人力和简单的辅助工具。把泡过的糯米放在半埋在地下的石钵里,有一根很粗很长的木头连着石钵木头一头绑着一断短短的木头,距另一头不远处地上垫高并把木头固定,人在这头踩时,另一头绑住的短木桩就正好打在石钵里的米上,就是一个杠杆。
美食周记 篇3
我的家乡在著名的佛教圣地天台,天台山历史悠久,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玩的地点,而天台美食更是独树一帜,糊拉汰、扁食,五味粥、玉米糊那些味道呀,想起来就让我垂涎三尺!
家乡众多美食中有一种以肉末和鸡蛋作馅的麦饼,状若圆盘,香气扑鼻,直径约有二十多厘米,厚度仅有半厘米多,一层薄薄的肉馅均匀地分布于饼内,尤为奇特的是肉馅上还裹着一层更薄的鸡蛋皮。咬上一口,顿时鲜香四溢,齿颊留芳。再蘸一蘸酱油、醋、麻油、辣酱之类的调味品,不要吃得太幸福哦!要说这肉和蛋皮是怎样包入饼内的?可以肯定地说,它并非像北方做合子那样用两张面皮捏合而成,比起合子可是精致细巧得多。对于不懂做饼诀窍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巧夺天工了。
美食周记 篇4
要说我最喜欢的小吃,那当然要数无锡小笼包了,它那么好的味道足以称作江南第一美食。告诉你,小笼包可是无锡有名的一大风味小吃哦!
小笼包的样子很特别。它像一座小巧玲珑的宝塔,又似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还如同一个可爱的胖娃娃,它的头上还有许多条纹,有趣极了。刚出笼的小笼包还在不停地冒着热气,上面还有一滴滴小水珠,看起来还真的像一个刚从澡堂里出来冒着汗珠的小胖子呢!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小笼包,会发现包着馅料的面皮薄得如纱一般,好像是透明的,还能够看到里面米黄色的汤汁和酱红色的肉馅呢!
其实做小笼包并不难,只要把面团用擀面杖不停地挤压、揉搓,让面团变成薄薄的面皮,然后把面皮放在左手的手掌心上,右手捏住面皮的四周,慢慢地向上挤压,左手也随着慢慢旋转。记住,一定要做出小笼包边上那特有的条纹哦!然后将小笼包放入蒸笼中蒸制,20分钟后,一笼色香味俱全的小笼包就做好了,我们就可以美美地品尝它们了。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