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借用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的故事场景和出场人物之一的仆人,故事情节和叙述结构主要来源于他的另一部小说《竹林中》。创作者基于怀疑主义的立场,对历史真实的唯一性进行了质疑和解构。采用一种多重平行叙述的独特手法,讲述了一件丛林杀人事件。罗生门出现的人物一共七个,即樵夫,和尚,强盗多襄丸,路人,武士武弘,武士的妻子真砂以及被遗弃的婴儿。
樵夫、和尚和路人在滂沱大雨的罗生门下,一同回忆在衙门里作证的事情,呈现了一个一对武士夫妇路遇强盗,武士被杀的故事。虽然是同一事件,通过不同的叙述人的回忆述说,展现给观众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不同人回忆的桥段,更像是关于这个事件的记忆碎片。然而这些记忆碎片是经过个人加工的。影片导演黑泽明把每个人的记忆碎片进行有机组合,回到各自的记忆现场。面对同一事件,不论是作为旁观者存在,还是杀人案里的当事人,都未曾真实的描述自己所见所闻。或因物质诱惑,或碍于情面,即便心知肚明,但并没说出事实的真像。樵夫因偷了案发后留下的镶满珍珠的匕首,在述说的过程中说强盗用剑杀了武士而只字未提匕首。强盗“本我”的被真砂的美貌吸引,而怪风吹起女人的面纱,是他心生歹意。还表明杀死武士并非是自己的本意,刻意强调他当着丈夫的面凌辱了他的妻子后,妻子请求他们决斗,在决斗中英勇的将武士杀死。妻子真砂则说是被强盗侮辱后,苦苦乞求丈夫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冷漠和鄙夷。于是自己在绝望中用匕首杀死了丈夫。丈夫未提自己是因贪强盗的宝剑而遭强盗绑架。并说是妻子背叛了他,他好言安慰妻子,妻子却让强盗杀他。强盗去追逃跑的妻子后,武士解开绳锁后,用匕首自杀。
三个案发当事人为了掩饰自己的软弱,都称自己是在被逼无奈的前提下成为了案件的元凶。如樵夫最后在罗生门所说的:谁都会自己自私自利的行为辩护。然而他们的辩护恰恰放大了他们的自私自利。借助这个杀人案件将人性暴露在观众面前,即人的可悲与渺小,人的伟大与真诚。
影片的最后,避雨的三人发现了被遗弃的婴儿,接着樵夫收养了婴儿,雨过天晴。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对于观众来说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对于偷了匕首,家中已有六个孩子的樵夫,没有厌恶感,更多的是对他的同情与伶惜。
【作者:十月影彗】
以上就是留学群评论栏目为你带来的《影评:黑泽明的罗生门》,希望你会喜欢,谢谢阅读。
【精选评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