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社会工作者2017答题技巧”由留学群社会工作者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有两大类题型:客观题和主观题。
我们先来说说客观题。客观题的考试,在于检验考生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除了正确、精到的记忆之外,还会考察考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应对具体情景的能力。因此,客观题中有些一定是“死题”,有些可能就是“活题”了。所谓“死题”,就是检验考生对于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记忆和再现,因此答案可能就在教材里面。“活题”考的是考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这种题目教材里面既不会有现成的素材,也不会有现成的答案,需要考生运用教材之中或者教材之外的有关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等来解答。
根据考试样题的提示要求,在做多项选择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每个题目至少有一个错项,也就是没有全选的答案;二是多选不得分,少选得部分分,因此没有把握的答案,宁可不选,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得到你正确选项的那部分分数。
主观题的考试,在于检验考生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主观题虽然分成“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但我们在复习或者考试中,其实可以把“案例分析题”看作是半个“方案设计题”——“案例分析题”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而“方案设计题”的主要任务是在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服务方案和介入计划。因此,“案例分析题”是方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方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而“方案设计题”是在“案例分析题”工作基础之上的延伸和继续。如果我们把“案例分析题”看作是乐曲的前奏,那么“方案设计题”一定就是乐曲的主体。因此,只有准确预估了案例中的主要问题,“方案设计题”才会更有针对性。问题预估错了,方案设计的再漂亮,也会离题万里。
“案例分析题”主要是让考生分析服务对象(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家庭、人群和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困境),并且提出相应的介入策略。以个案工作为例,我们可以从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个人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家庭方面的问题,则主要包括经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亲戚、朋友等);社会环境方面,主要包括社区(村委会或居委会、乡镇以上各级政府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等)、单位(如是学生,则涉及学校)、相关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政府责任),等等。问题找准了,则介入策略也就迎刃而解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按照社会工作的伦理准则,服务对象的生存权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在分析案例时,一定要把他们的生存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方案设计题”是在准确预估服务对象问题(或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的服务计划,因此预估问题是否准确往往决定了方案设计的成败。在考试时,可能比较多地会考到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直接服务方法,我们可以用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来应对这些问题。所以“方案设计题”的要素,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问题的预估(考试时不用考虑接案这一环节),要列出服务对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目标的设定,根据预估的问题,来确定服务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有可能,目标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工作目标,也可以指出确定目标的原则。三是服务的实施,或者叫介入的策略,根据工作目标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一般来讲,一个问题对应一个解决途径即可。四是工作的过程,简要描述服务方案开展的整个过程,突出其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