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篇1
宣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宣威市地处滇黔结合部,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920米,南北地理跨度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3.3℃,年均降水986毫米,拥有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5.8万亩,森林覆盖率45.2%,总人口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是云南省最大的玉米、马铃薯和生猪生产大县,粮播面积、粮食总产量、肥猪出栏、肉类总产量均位居云南省首位,是云南省唯一年产粮食上10亿斤的县级市,是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为动力,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主线,切实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强化园区和农业产业建设,培育扶持农业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总结推广“园区+产业+合作社”互动模式,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1、宣威农业发展现状
2013年落实粮播面积283.3万亩,比上年增6750亩,增0.24%;粮食总产量8.81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4亿公斤,增19.54%,粮食总量、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建成年出栏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332个,万头以上11个,全市出栏肥猪370万头、肉牛9万头、肉羊24.3万只、肉禽410万羽,肉类总产45.4万吨,畜牧业产值45.2亿元、收入25.3亿元。特色经作66.6万亩,其中:蔬菜37.6万亩、中药材4万亩、花卉2.5万亩、水果9.4万亩、蚕桑4.2万亩、魔芋5.5万亩,产值14.4亿元,比上年增5%。全市拥有农机具11573 台,农机总动力达46.8万千瓦特,落实购机补贴1100万元,新增农机动力2.5万千瓦,完成机耕、机耙面积72万亩,农机检审率达96%。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40万人,预计全年可实现就业收入33亿元。全年农林牧渔业产业总收入86.9亿元,增15.6%,其中:农业收入40.76亿元,增长19.6%;牧业45.2亿元,增11.96%,渔业收入0.94亿元,增14.57%。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增19.1%。
1.1强化组织保障,严格绩效考核。宣威市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粮食产业发展意见,明确粮食发展方向,强化措施落实,从组织领导、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技术推广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实行粮食生产领导挂片包保责任制,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市级领导包(乡、街道),机关干部包村,农科技术人员包片,严格绩效考核,扎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确保面积、资金、技术、农资、节令落实到田间地块、到农户。
1.2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强化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2013年,争取农业生产扶持资金防灾减灾、灾害保险、种薯补助等资金1495万元,加快了农业发展。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兑付种粮农民补贴资金2.38508亿元,比上年增0.985亿元,同比增70%,惠及31.8万户133万农民,户均获补741元,农民人均获补179元,同比人均增加74元,极大地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1.3加强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树立上项目就是求发展的理念,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加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