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有关孟子作品的作文栏目,提供与有关孟子作品的作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有关艺术留学中介的作品集辅导

艺术生留学 艺术生作品集

  许多艺术生为留学所需的作品集而烦恼,那么艺术留学中介的作品集辅导到底可不可信呢,这里留学群小编为大家解答。

  无论是否与作品集服务机构合作,最终对作品集的质量 和 申请成功率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学生你个人的努力程度。 中介不可能帮你做作品集,面子也不可能大到学校看到你受过他们的辅导就给你下个录取通知。 中介最多只能给你提供修改的建议和意见,以帮助你最大化的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效率。艺术类研究课程申请用的作品集重在内容的优化,作品的好坏只是次要的因素,就MFA课程的招生审核来说,考官考察的主要是你是否有较好的自主研究能力、作品推进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和 大脑、眼睛与手之间的协调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你要用作品集证明你这个人好学且有天分,表现和渗透你的个人特点及优势。

  那么从院校的审核标准这个角度考虑, 只要中介可以给予你建议,指引优化方向,那就代表着更高的效率,相当于是获得了更多的准备时间。而且很多学校的申请都是越早递交越好,更高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提高被录取的概率。加之通常来说服务商都比学生更了解院校的要求以及需求,作品集服务的价值就很明显了:为作品集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方向性引导,提高学生的效率,让他少走弯路。这是作品集辅导的第一个价值。

  上面说的第一个价值是建立在作品集服务机构以 「在作品集优化及完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和指引为主要目的」作为大前提。 市面上确实存在不少作品集服务机构,而且多数是以引导和指导学生制作一套作品集为主要目的。 像题主这样有高超自主的分析和评判能力的学生,想必就并不需要这种服务,我想这也是使你怀疑作品集服务机构的实力的主要原因,因为你并不需要他们所提供服务。但不需要并不代表这种服务没有价值。

  基本上作品集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 前期制作和后期优化。 对于报考本科课程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清楚如何做作品集,甚至连最基本的做作品也没有什么经验,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单纯的需要一个人引导甚至是指导他做出一个有模有样的作品集。对他们来说,作品集辅导服务就相当的必要了。

  也就是说,作品集服务机构实际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服务申请本科课程的留学生为主,以引导或指导学生如何做作品集为主要服务的服务机构,另一种是以申请研究生或博士课程的留学生为主要受众人群,聚焦帮助学生完善并优化作品集的内容质量的服务机构。两种服务侧重不同,受众也不同。

  现在的市场上以服务申请本科课程的机构更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是因为这些客户通常是家长带着来谈,更好沟通。二是因为近年来本科留学生尤其是学艺术的,确实比较的多。三则是服务的成本更低,更好做一些。

  相比之下以申请研究生课程的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就会难做许多。首先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判定能力已经很成熟,但钱在家长手里,跟学生谈的再好也不一定能拿到钱。 其次就是服务成本,以提高作品集质量为目的的,服务成本太高了,时间周期还很长,学生很可能中途退款,如果要求提前付款,学生又会觉得不安全。。。。这种情势之下,为大龄学生提供服务的作品集服务机构必然是少之又少。因为自己就在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不便明说哪些中介服务那种客户。请大家在选择之前还是货币三家,找最适合自己的那一...

与有关孟子作品的作文相关的留学中介

孟子的名言

孟子的名言 名人名言

  下面是留学群为大家进行挑选的《孟子的名言》,更多名人名言请点击留学群作文素材名人名言栏目。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

  (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8)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5)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0)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2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

与有关孟子作品的作文相关的名人名言

孔子和孟子作文

孔子和孟子作文 孔子作文 孟子作文

篇一:孔子和孟子作文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篇二:孔子和孟子作文

  五千年的风霜雨露,造...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思想 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思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简要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他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

《孟子集注》孟子序说

孟子集注 孟子序说

  ◎ 孟子序说

  史记列传曰:“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又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又曰:“扬子云曰:‘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之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或问于程子曰:“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或圣)处。”

  程子又曰:“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又曰:“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又曰:“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又曰:“学者全要识时。若不识时,不足以言学。颜子陋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自任。”

  又曰:“孟子有些英气。纔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豪发闲。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杨氏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善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谓误矣。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

...

读孟子的心得

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读孟子体会

  《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带来的“读孟子的心得”,欢迎阅读。

  读孟子的心得

  孟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虞舜、傅说、管夷吾、胶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位古代贤人,原本地位卑微,历尽磨难,才成为君主或重臣。他认为,经历困境和磨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他还说,一个人犯错误后才能振作起来,国家遇到敌国威胁后才能保持警惕,失去敌国的威胁,常常会居安而不思危,和平麻痹,走向灭亡。

  他就是这样,以个人和国家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个分论点。那么,这个分论点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且看下面两个事例:

  我教过一个学生,他随离异后的母亲生活。母亲自杀未遂,疯了,失去了自理能力和抚养孩子的能力。他又改跟父亲,而父亲已另立新家,便嫌弃、虐待他。他只好流浪街头。后来,他得到姨妈、舅舅的接济,白天上学,晚上帮姨妈看守五金档。谁料他以怨报德,竟带几个猪朋狗友偷走档口里的钱财,最终锒铛入狱。他先身处离异家庭,后又寄人篱下,却没能生于忧患。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受到秦国的威胁,却相继灭亡。它们也没能生于忧患。

  拿这两个事例跟孟子的观点相对比,前提条件一样,但结局刚好相反。

  那个学生的结局为什么会跟孟子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因为他不懂报恩,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薄弱,自暴自弃。可见,决定人的生死的主要因素是由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健康状况等所组成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大小,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吴国的进犯,勾践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面对日寇的入侵,溥仪却俯首称臣,甘当傀儡。

  六国的结局为什么跟孟子的观点相反?苏洵曾经论证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可见,决定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是由国家的决策水平、经济实力、科技条件、社会秩序、国防状况等所构成的综合国力,这个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个国家对抗内忧外患的胜败,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美英联军的立体进攻,萨达姆败下阵来,成为战俘;面对塔利班的恐怖袭击,美国能猛烈反击,稳定局面。

  这证明,孟子的观点不能普而遍之,绝而对之。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乃是用不完全归纳法之中的简单枚举法推理出来的,他并没有全面考察个人和国家的各种生、死现象,也没有全面考察造成这些生、死现象的种种因素,光凭六位名人生于忧患这几个事例,没有考虑到死于忧患的众多事例,就贸贸然下结论,其观点没有普遍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他片面地夸大了外界不利因素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力。

  烈火显真金,疾风知朽木。个人和国家能在忧患中发展起来,也会在忧患中颓丧下去,关键在于这个人和这个国家是真金还是朽木。外界环境的忧患不是决定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因素,决定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个人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国家自身的综合国力。

  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国力,以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一个人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会自理,能自立,竞争能力强,抗挫折力强,能随机应变,才能更有力地抵御厄困和磨难;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社会稳定,国防坚固,才能更有力地经...

高中高三作文1000字: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不被采纳的原因

高中高三 1000字
作文标题: 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不被采纳的原因
关 键 词: 高中高三 1000字
字    数: 10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作文大全网(m.zw.liuxuequn.com)提示:我们希望您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为广大学生服务,提供最好的作文给大家参考和学习。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1000字的作文,题目为:《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不被采纳的原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战国时期,各国忙于开拓疆域,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而在当时的思想界却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流传最广泛的是儒家和墨家,社会上流传着“非儒即墨”的俗语。那么,为什么法家后来居上,成为了统治者所推崇的学说呢?孟子殚精竭虑,为劳苦大众奔走呼喊,为什么没有人响应呢?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法家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在中国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呢?  原因之一:法家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
  我们都知道,能否实现儒家“仁政”和墨家“兼爱,非攻”的主张,关键是要看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换言之,儒家之所以没有被当时被各国统治阶级接受,关键是当时的社会情况不允许。
  当时的孟子,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痛苦,面对民不聊生的现实,他批判道:“攻城之战,杀人盈城。掠地之战,杀人盈野。”面对那些不顾人民死活,纵情声色的昏君,他的批判更是犀利无比,毫不留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路有饿殍。”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普遍存在的,绝非孟子无的放矢。
  孟子认为,当时的统治者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的,因此才不能把国家治理好。
  孟子的观点很主观。事实上,所有的诸侯王都有仁爱之心,但那都是在把天下变成自己的家后才会表露出来的。在当时动荡的社会,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环境,也就是说没有这样的“仁政”社会基础。既然没有社会基础,实行“仁政”也就无从谈起了。
  原因之二:统治者不重视  当时的封建专制,说白了就是人治。一个政策能否实施,完全要看大王的脸色。如果你碰上了“唐太宗”那样的君主,算你运气好,你的才华就会有所展现。如果你碰上的是个暴君,那么,纵有昭昭若明星之德,与日月齐辉之才,要你怎样,你就得怎样。当时的统治者都恨不得把天下的人都变成自己控制下的奴隶,谁会实施孟子那套“民贵君轻”的主张呢?他们不过是把这当做一个笑话听,孟子也不过是他们眼下一个酸味横溢的腐儒。孟子四处碰壁,是各国的领导们都用心打仗的缘故。写到这里不由得为孟子惋惜,真是生不逢时啊。
  原因之三:当时的社会需要法治  任何统治者在采纳建议的时候都是有针对性的,就是要看这个学说能否为自己的统治而服务。当时的韩非子所推崇的严刑峻法,在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战国时期是适用的。这也就是法家最终傲视百家的关键。
  尽管孟子心里也知道,当时的君王很难听进他的苦劝,但他还是怀着一颗仁爱的心,怀着对天下子民的怜悯奔走于各国之间,疾呼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年近古稀的他,仍然奢望梁襄王能够实行他的主张,实现他心中的梦想.当他看到梁王迷...

孟子三乐作文

孟子三乐作文 孟子作文

篇一:孟子三乐作文

  孟子在我心中向来是个有几分仙风道骨、精神健硕、白胡子飘飘的老头,会让人油然生出敬意的形象。这段话他说出来,立刻有隐隐浩然之气在其间流荡。

  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永远不过时,不随时间而褪色。两千多年前说的话仍掷地有声,响如金石。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看来简单,意却深远。父母兄弟,常伴左右时不觉有什么特别。争吵、笑闹、赌气、远离,多少年匆匆一聚。不曾想生命无常,父母有一天会老去,会离开这个世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兄弟姐妹也是,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未来会发生些什么。到那时,一人颠沛流离,没有家可供这风挡雨之时,悔之晚矣。所以,不如,拥有时就开始珍惜。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大气磅礴,坦坦荡荡。另有一人,司马光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古往今来,能在年老时坦然说出这句话的人,没几个。再数,要算上保尔。柯察金。做人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谁都希望做这样的人。然而慢慢长大后,步入社会,再怎么要洁身自好,却难免从俗。光明磊落四字,说出来也气若游丝,不敢高声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境界,非凡夫俗子可以到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所能的就是如此,足矣。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乐”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的,我有幸,得天下英才不敢说,但育人倒是真的。虽然暂时苦比乐多,但相信光明的极乐世界终会到来。

篇二:孟子三乐作文

  所谓孟子三乐,概括讲就是亲情之乐,一家人身体健康和睦相处;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教育之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

  第一乐,是家乐。家人都健在,可以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生活,这也体现了他崇尚孔子的“孝悌之道”。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人再幸福,而自己的亲人却不在身边,那也只会是有残缺的幸福。就像现在的孩子们,在遭遇到父母去世或是离异的情况下,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对家有无限的依赖,因为那里永远是他们的避风港。可是一旦破碎后,大部分的孩子心里便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他们没有了依靠,所有事情都憋在心里,自己去烦恼,他们更加羡慕那些拥有美好家庭的孩子们。无论孩子会这样,家长也是一样,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因此,只有一家人幸福地在一起,才会感到快乐。

  第二乐,是自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或是所做的事都不后悔,这也是孟子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就现在的人们来说,总会有表里不一的人,而真正能做到不后悔的人又有多少呢?好比那些小偷,他们为了一时的贪念而做出违法的事情,可能当时成功后,不禁会有些许喜悦,可是仔细一想,留学群他们真的很开心吗?他们所拥有的东西,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吗?当然不是,那么他们用的时候就不可能问心无愧。因此,即使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好过些了,可是却还是快乐不起来,因为他们不可以心安理得。再如现在刚开始就业的人们,待他们事业稳定后,不免会有一颗进取之心在燃烧,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为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