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一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观后感?观赏一部作品时,我们常常从内心深处领悟到一些重要的感悟,这些感悟需要通过撰写观后感来记录下来。写观后感时,最重要的是坦诚记录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最新的“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希望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技能培训资料!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1)
从第一集的“新中国诞生”到最近一集的“民为邦本”,每晚我都是在活力澎湃中含着热泪认真观看的。七十年前的中国,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勇顽强的人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奋斗,无数次的失败、挫折、灾难淬炼了不屈奋斗和钢铁般意志。
在长达28年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党带领全国人民最终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殖民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打出了艳阳高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外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发出了震撼全球的声音,四万万中国的劳苦大众迎来了新生,扬眉吐气成了国家的主人,紧之后中华儿女发出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语。翻身解放、喜气洋洋的中国人不但敢于推翻一个旧世界,更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制度彻底推翻,大力提高妇女儿童的社会地位。
第三集的“大业奠基”展示了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军威,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家安全环境。党中央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经过,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态度。
《我们走在大路上》鼓舞激励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不畏艰险、勇创奇迹的斗志和信心。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精选4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2)
那个火红的年代,同炼钢炉前熊熊炉火一起映照在工人们欣喜的面庞上。
新中国向工业进军,激励着无数建设者的不眠之夜。
那是为祖国创业!没有什么比为祖国创业更令人胸怀宽阔、精神振奋!
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高山,在平原,在大漠,在戈壁,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平均每天都有一个项目开工或者竣工。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歼击机。
1957年,中国开始生产T54型坦克。
1958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诞生。
洛阳拖拉机厂的兴建,开始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拖拉机的历史。谭震林副总理兴奋地说:“一个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开始了!”
富拉尔基和太原等重型机器厂的建成,使中国能够自行制造重型采矿设备、工程机械等,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自给能力。
从前连铁钉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的建设宏图不仅仅展现在现代基础工业建设中,也展现在崇山峻岭和辽阔高原上。这里是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平原高山,草原冰川,迥然不同的景象,美轮美奂。行驶在这里,你很难想象当年的建设者是怎样在这悬崖峭壁中用生命和鲜血打通这条进藏通道的。
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毛泽东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就这样,11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百姓一起手拿铁锤、钢钎、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