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观后感 篇1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喜欢“孙悟空”这一个形象,不为别的就因为他那一种不遵天命的精神。这么多年来,不乏有对孙悟空故事的改编演绎,而《悟空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注意这里我说的是书,而不是改编后的电影。
看过书的大概都知道,《悟空传》和《西游记》这一原作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只是借用了其中的几个形象。得知其要被改编成电影之后,我先是激动而后却是隐隐的担心,担心来源于《悟空传》的预告片,预告片继承了其导演郭子健的一贯风格,中二式的港漫。我担心这部电影会被拍成很燃但也空洞的商业片,而失去了原作中引人深思的内容。
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说一说影片的内容:五百年前,女娲补天石所化的魔王与诸佛大战,战败身死,但其石不死,化为孙悟空进入天庭学习,天庭的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出身低贱的孙悟空却桀骜不驯,藐视神权。他大肆破坏各处规章律,无视诸佛,闹得天庭鸡犬不宁。结界桥一战,悟空等人落入凡间,虽历经了浩劫却最终了自我。
在这个剧本中,孙悟空所需要做的就只有表演出一种反抗的姿态,至于为什么反抗?怎么反抗?呵,都不在考虑之列,导演所做的就是不断的加特效,特效。其实有点意外,有这么好的原作在前,写出的剧本仍旧空洞无奇漏洞百出,实在难以理解。
但影片还是有些突破的地方,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运用了类蒸汽朋克的工业美学,悟空脱离了只能用刀枪棍棒的限制,而用上了高射炮。不得不说当孙悟空踏在高射炮上的那一幕,还是很让人热血沸腾的。当然对于这种运用也无法评价他的优劣,在赚足了眼球的背后终究还是有乱入的感觉。
原作中有一段经典台词: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的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期待了这么久的电影,没想到只有这句卖情怀的台词感动了我。
悟空传观后感 篇2
想起一首小诗:高人必经的四重境界,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别人的世界,走进别人的世界,走进自己的世界。这是高人的境界,而我们凡人呢?
孙悟空一生都在反抗,斗争。反抗诸神加诸在众多生灵身上的枷锁,说到底,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总有一人是与众不同的,时间,空间,生死,悲伤,欢乐,不过是众神游戏人间随手抛下的游戏规则,而芸芸众生不过是随意玩弄的棋子。所谓的西天取经也不过是个美丽的谎言罢了,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抵不过时间的消磨,多少刻骨铭心,多少豪情壮志能低的过漫漫长夜,灵魂渐渐在人间的日日游走中迷失了自己,直到永不记起,永不记起。
金蝉子一生都在反抗这些既定规则,他做了天宫的怀疑者,带着那几个可怜的人去世间行走,寻找界限,寻找解开枷锁的钥匙,却在一次次的现实中败下阵来,沉默是最有效的反抗,只要无言,佛祖便自在心中;天蓬日日在望着那一轮明月,那十万银沙的排列组合只为一人的抬头仰望,却在冥冥中做了一只会思考的猪,整日忧伤而绝望的望着浩瀚的宇宙,倍感滑稽;悟净的玻璃盏最是可笑,五百年战战兢兢的仰望,无穷无尽的赎罪只因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西天的极乐不过是一场幻境。
阿瑶是天宫中最无足轻重的一员,就连阿月紫霞也只是沉默了。出生预示了杨戬一生的悲剧,而封神成为了杨戬因懦弱而永远无法释怀的悲凉;哪吒的出生就是一场预谋,灵珠子倘若不化为造物主的一把利器,又怎对得起他割骨削肉的惨烈。
人生一世,无不在既有的规则中埋头苦行,即使心有疑惑,即使稍有悟道,即使心存反抗,又何足道焉?不过是造物主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