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个人读后感(篇1)
做回你自己,这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什么又是自己呢?我们是否要经过千难万苦才能发现并做回自我?
这本书批判了很多心理学,尤其点名批判了很多主流心理学,包括:励志心理学,情商,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依恋理论。最后强调的是做回自己。其实,是很佛系的,似乎不是在讲心理学,而是在讲哲学,是在讲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待世界的方式。
最终,学会放下,才会认识和做回自己,才会知足常乐。才会明白,成功和成就感只是我们好好生活的副产品,而不是刻意赢得的奖杯。说实话,论证的过程远比最后的结论更让我受教。
曾经,在笔记里写过:人类是如此渺小,如此脆弱,又容易受波动。
我感觉就像艾德.哈里斯在《西部世界》里出演的老年威廉一样,一直在探索终极谜题。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解构周围的各种理论,有一种茫然的脱离感。最终的答案,可能很简单,可能远不如探索的过程那样惊险,那样刺激。
既然如此,就应该慢慢体验这一个个探索的过程,去感受这一个个变化。重视当下,而不是过去和未来。好吧,我在某种程度上又犯了励志心理学的错了。借用书中的一段来甩锅:“如果我破坏了人们面对生命威胁时的希望,那么我一定就是一个最差劲的心理学家。”
当然,我并不是心理学家,说的也并不一定在理。从一个油腻大叔的经历来说,看的越淡,烦恼就越少。可能,你会因此遇到另一个自己。
心理学个人读后感(篇2)
随便写写
不算看完,只能说翻了翻。因为实在不想看这种举一堆例子然后给出自己的结论的书了。我发现外国畅销书都这样,给出一堆研究做例,但是不给引用。就算是科普书也应该严谨点吧,写给普通大众,也不能把大家当小朋友一样,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呀。因为这个问题本来就不简单,困扰那么多的人,科学家也研究了那么久,写科普书的给点参考书,引用论文,写点研究的发展历史总可以吧。而不是把各种例子揉成一本书,让人觉得很没有诚意
算了,吐槽完毕,因为最近总看到这种书,有点失望。。。
总结一下(基于随便翻翻)
人的大脑带宽是有限的,长时间专注后,效率就越来越低。意志力属于用脑的一部分,它也是有限的。大脑的状态会影响意志力,比如营养,疲劳程度等。
所以想要让意志力饱满,首要条件让大脑尽量保持健康活跃。
基于大脑的可塑性,按理说意志力也是可以训练的。但我不知道怎么训练。
书上说一次性做多个计划的后果,可能是一个都完不成。这样的情况是所有这些计划需要消耗的意志力超过了你自身的带宽。所以作为个人来说要有意识的测量自己的带宽,看自己一天做多少事是合适的。
并不是要求一次只做一个计划。
大脑就像肌肉一样,用进废退,所以意志力也应该是这样。作为一个懒散习惯的人,这是一个可怕的结论。但意志力可以训练,这又是个好消息,所以坚持一件小事情,就能慢慢提高意志力。
长跑运动员跑马拉松时消耗的意志力,肯定比普通人少的多。因为他已经做了很多次了。
我发现当我完成一件事一次后,下一次就不会像第一次那么难了。有可能是因为,每一次做同一件事情,大脑都会对这件事情进行整体的感知。比如长跑,刚开始训练长跑,大脑对长跑这件事的感知还没建立起来,所以更容易受当下情绪,身体信号的控制,所以消耗的意志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