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读书心得分享范文(篇1)
选择的悖论
当选择数量持续增加时,海量选择的消极作用就会显现。要是可供选择的数目继续疯长,可能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不再是自由,而是自虐。(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
他把自由划分为消极自由(negativeliberty)和积极自由(positiveliberty)。消极自由是一种“不做”(libertyfrom)的自由,人们有免受他人强制的自由,不按他人意愿来做事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是一种“去做”(libertyto)的自由,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分量。通常情况下,这两种自由是如影随形的。
其中一些结论并不那么显而易见,有一些甚至违反我们的直觉,比如:
1.想过得更好,就应该在选择的自由上自愿接受一些限制,而不是完全拒绝束缚;
2.想过得更好,就该追求“足够好”,而不是“最好”;
3.想过得更好,就该降低对选择结果的期望;
4.想过得更好,做决定时就不应该给自己留退路;
5.想过得更好,就应该少关注身边的人在做什么。
医疗保险的条款极为繁复,我想,我一生中怕是遇不到一个人可以真正弄明白他自己的保险,包括所保项目、附加项目,以及保险公司的繁复声明等。但是这样赌注可就大了,失误的代价也变得尤为巨大。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让一个人倾家荡产,不得不面对究竟要吃饭还是吃药的两难困境,而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正是处方药计划的初衷。
峰终定律
peak-endrule
人们对体验的记忆与过程中的感受好坏无关,只与“峰”和“终”这两个关键时刻的感受有关,即事情达到高峰时的感受和事情结束时的感受。
尽管两者都有非常高的标准,但完美主义者可能从来不认为自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最大化者则认为这个最高标准是可以企及的。
技术革新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越来越多的人,但是却不能允许同一片土地上容纳越来越多人,同时让他们工作和生活都十分便利。赫希认为,社会变得越富庶,越多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就会越关心那些固有的稀缺品。如果你加入了这场稀缺品大战,那么“足够好”的东西就永远都不够好,只有最好、只有最大化才是王道。
只有当我们真的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这些选择才真正具有表达功能。想想结婚誓言里说的:“无论贫富,至死不渝”,如果你对自己的婚姻根本就没有自主权,那么这就不是你自己的誓言,而是这个社会的誓言。就算离婚是合法的,但由于社会或宗教反对的声音过于强大,离婚者往往受到唾弃,因此结婚誓言实际上是社会的誓言。假如你所在的社会对离婚行为完全不在意,你的结婚誓言才能真正代表你自己的选择。
如果机会成本会让最佳选项的整体吸引力下降,而且机会成本与我们否决掉的众多选项息息相关,那么选择越多,机会成本就越大。而我们意识到的机会成本越大,被选中的选项带来的满足感就越低。
如果我的学生能力差一点,或者对家庭负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回家工作就是个很值得考虑的选择,如果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就找份保险点的工作干下去吧!如果选择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许多权衡也就不需要了,他们的自我怀疑就少一些,不需要花力气寻找选择的依据,满意度也更高,决定后也不会再度陷入怀疑中。
后悔的问题之所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