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纪念馆位于宝山烈士陵园内东侧,展馆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序厅、主展厅和大型多媒体主题情景剧场组成。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参观上海解放纪念馆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参观上海解放纪念馆心得体会(一)
炎炎烈日,柯基宝宝和系团同学们,一起来到了位于宝山烈士陵园内的上海解放纪念馆。
1949年,xx年前的5月27日,人民解放军攻占中国当时最大的城市上海。从那之后,上海人民政府将每年的5月27日定为上海解放纪念日。
首先,大家来到陵园中央的纪念广场,纪念广场耸立着一座高达16米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新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元帅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北侧是新建的热血丰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墙,墙上镌刻着为解放上海而英勇牺牲的8000余名指战员英名和300多为宝山烈士英名。
随后,大家参观了烈士陵园的主要纪念设施上海解放纪念馆。纪念馆内以实施钳击吴淞,解放上海的战役决策为主线,重点展示上海战役宝山战区的史迹。
展厅内容翔实,主题突出,大量的珍贵资料和历史物品向参观师生讲述了xx年前的5月12日至27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让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我们的柯基宝宝也在留言台上留下了我们的印记。通过此次实践教育活动,使到场师生受到了一次饱含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在思想上经受了一次红色传统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观上海解放纪念馆心得体会(二)
每年的这个时候,来上海解放纪念馆缅怀的人就渐渐多了。于我,透过这个馆、这个点,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一种独特的认知和体会。
xx年前,在宝山打响了解放上海的第一枪,经历了上海战役最激烈的战斗。2004年9月筹建上海解放纪念馆时,我担任纪念馆筹备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文物史料的征集研究工作。我与同事一起寻访了100多位亲历解放上海战役的老同志,通过各种途径征集解放上海的文物史料,为上海留住了一段真实、可信、鲜活的历史记忆。
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一位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老党员,摸着“热血丰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墙”上一个个烈士的英名,鞠躬、敬礼,老泪纵横。当年的33军民运队长、86岁高龄的吴文桂老奶奶动员全家人,经过两年查找,向纪念馆捐赠了66件文物,成为捐赠文物最多的个人。捐赠那天,她动情地告诉我:这些“宝贝”已经伴随全家辗转南北六十多年,现在要到上海去“安家”了,心里的确有点舍不得,但为了能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历史,那就值!
特别令我难忘的是,2006年3月13日下午,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当年解放上海的战斗英雄迟浩田上将,特意把我约到他的家里,听取筹建上海解放纪念馆的情况汇报。出乎我意料的是,那天他竟然在家门口迎接我,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欢迎您!上海来的客人。”原本工作人员说,一般的采访不超过半小时,可我们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他还欣然为“上海解放纪念馆”题写了馆名,鼓励我们为传承和弘扬党的光辉历史努力工作。
现存于纪念馆中的一封新婚夫妻的遗信,我现在还能背诵。解放上海战役打响时,这对夫妻同在一支部队,但彼此难以联系。参战前,担任营副教导员的丈夫张勇,给新婚还不到一个月的妻子吴兴野写了一封信:“已经准备好一切,贡献给这一战斗,为了永久的和平与幸福!”他是这样想的,也的确这样做了。写信后的第5天,丈夫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