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广州中考新政栏目,提供与广州中考新政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广州中考新政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政策推迟3年实施

中考

  广州指标到校推迟三年异地中考今年暂缓

  广州“中考新政”一度引起广泛争议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陈晓璇

  广州中考新政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政策推迟3年实施,越秀、荔湾、海珠区今年暂不分区招生——3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广州中考新政出台,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表示,新政是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逐渐达成的共识,是在充分吸纳民意后作出的选择。

  三年过渡期更显公平

  昨天下午,发布会场外等待结果的家长如同等待“宣判”般紧张,结果公布那一刻,悬在大家心头的大石头才完全放下来。

  “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政策今年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订方案并公布,三年过渡,2016年具体实施;2016年至2018年,指标分配的比例为30%,今后视实施情况和上级文件规定再作调整。其中省、市属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标生计划面向全市分配,区(县级市)属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标生计划面向本区(县级市)分配。”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记者发现,这个决策顺应了一部分家长的要求,设置三年的过渡期,对目前正在读初中的孩子来说更加公平,也让“后来人”有时间做准备。屈哨兵还特别提醒今年即将“小升初”的家长,三年后普通高中30%的指标一定会投放到全市400多所初中里,所以要按照今年公布的实施意见,做好孩子们的升学选择。

  屈哨兵表示,“三年之后即2016年实施‘指标到校’30%的名额分配,将保持三年不变。从2019年开始,指标到校的提升幅度,将和全市教育资源的均衡、教师队伍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的推进,尤其与新型城市化教育资源的延伸发展密切配合,保证高中的办学质量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水平能做到相匹配,能按照教育规律和城市发展的实际向前推进。”

  记者了解到,之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指标到校”方案,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三个“3”:省、市、区属示范性高中的30%的学位拿出来、分配到各初中;“指标生”的投档线为:各高中前三年投档线的平均值再减去30分。屈哨兵表示,已经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方案就是即将执行的方案,但执行中还有细节需要完善。

  三城区暂不分区招生

  在中考新政中关于“老三区分开招生”此前也引起了部分家长的不满。尤其是海珠区学生和家长认为,此举阻断了跨区选择优质资源的可能性。江东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应该是适度分区、适度开放,这将是今后普通高中招生政策的方向,适度分区是指省市一级高中按区进行招生;适度放开是指示范性高中可以向外区招生。

  不过,由于尚需进一步严格研究和论证,越秀、海珠、荔湾三区今年暂不执行分区招生,仍视为同一招生区域。那么,今后是否还会实行分区招生?对此,屈哨兵明确表示,从2007年开始,实行分区招生后,各个区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适度分区招生是未来招生工作的方向。“未来,这种老三区的分区招生的格局保持多久不变,将在全社会充分讨论、研究、酝酿后提出意见,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节奏推进。”

  异地中考今年暂不实行

...

与广州中考新政相关的中考资源

广州中考新政观察者:七大问题亟须解答澄清

中考资源

  苏少鑫

  广州市教育局迅速兑现“承诺”,2月22日下午,“中考新政”座谈会顺利举行,尽管现场上家长代表发言激动,但从媒体报道呈现的情况来看,讨论克制有序,且意见也并非一边倒。显而易见,没有人天生就是公共政策的反对者,如果广州市教育局从一开始能对舆论有更多的善意,何需至如此骑虎难下的僵局?

  当然,客观来说,广州市教育局能够在民意压力下召开座谈会,“中考新政”争议讨论,被拉回到作为公共政策出台应有的正常轨道上来,多少有亡羊补牢之功。从目前座谈会讨论的情况看,争议分歧依然很大,政策的走向仍不明朗,作为本次广州中考新政的观察者,有如下几个问题亟须教育行政部门解答澄清:

  第一,在争议肇始,广州市教育局长屈哨兵面对媒体说“今年铁定实施”,在回应孟浩、韩志鹏两位政协委员联手向教育局发出“政协委员‘社情民意反映工作’专用笺”一事时则说“不能贸然作断”。短短几天之内,态度180度转弯。一项声称制订过程经过详细调研的政策,为何态度转变如此之大?在座谈会上,屈局长表示,要“向省里争取空间”,但取消“不敢指望”。既然还需要看省里的意见,为何之前又表态“不能贸然作断”?

  第二,广州市教育局表示,“指标到校”的目的是抑制择校,而屈局长则称严禁择校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通过“指标到校”等手段来使生源大致均衡分配。作为广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长官,不可能不知道早在2012年4月教育部就提出“三年内取消公办高中招择校生”,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直到此刻,屈局长还认为严禁择校不可能?

  第三,在谈论“指标到校”时,教育行政部门援引了佛山、珠海及沈阳等地的做法,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甚至称佛山珠海的做法表明,“指标到校”在推进教育均衡上取得明显成效。可是有媒体报道,上海推行“指标到校”后,有四大名校拒绝,之后政策改为排名前六名的学校不参与分配指标。对上海的情况,广州教育局和罗伟其厅长是否了解?

  第四,设想一下,即便广州400所初中在所谓的“指标到校”中达到了均衡,但是对高中学校来说,如果仍存在等级、示范与非示范的区别,广州的教育如何均衡,如何达致公平?是否义务教育阶段就需要考虑均衡公平,高中教育就不需要了?

  第五,分区招生政策为何单单规定老三区(越秀、海珠、荔湾),理据何在?让海珠、荔湾的优质生源留在本区内,来最终达到教育均衡的目的似乎不难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尊重并保障学生及其家庭的选择权?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又如何得到体现?

  第六,据透露,广州市教育局针对“指标到校”政策的研究,不仅有数据模拟,还有详细的调研,起草初稿并先后修改15次后,才向社会征求意见,既然如此,为何不公开相关数据和调研资料?

  第七,从整个政策的导向看,把示范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当作“猪肉”分给各个初中,这是在消解还是在强化名校情结?现在舆论呼吁中考新政要有“三年预告期”,请问广州市教育局,是否三年之后,分区招生和指标到校就变得合理起来,上面的问题就全部自行消失了?

  教育公平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深远,所以中考政策历来都极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对稀缺资源的分配如何找到最优化方案,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一项重要的政策出台之前,多听取相关利益方的诉求,才能更好的形成共识。如此追问并不是要为难广州市教育局,而是想代表公众把一些焦...

与广州中考新政相关的中考资源

广州“中考新政”引发强烈民意反弹

中考资源

  洪绩

  广州“中考新政”引发强烈民意反弹,历时一月欲断难断。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在上周的座谈会上坦承,上级有政策,市民有诉求,两头都有压力,正在争取看能否在指标上有松动,但“取消政策可能性不是太大,不敢指望。” 作为一项公共决策,以“指标到校”为核心的广州“中考新政”掀起如此大的风波或许出乎教育部门预料。虽然政策走势尚无定论,但事件的来龙去脉已发人深省。在此事件中,自始至终的焦点在于中考新政被指“突袭”。对家长提出“指标到校”应设缓冲期等意见,教育部门最初强硬表态“执行上级指示是要坚持的”,“不影响实施的时间”。眼见风波不止,转而承认新措施“在行之有愿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不能贸然作断”。这已暴露出“新政”的制定确有不周之处。

  应该说,国家和省设定以“指标到校”缓解择校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大方向没有错,执行上级政策也理所应当。事实上,来自各界“反对派”的观点并没有否定这一原则,而是质疑到了中考“临界点”才改变示范高中优质学位全面公平竞争的“评选规则”,会给部分人制造不公平。很简单,家长要求的不过是中考政策的“预知”,并如取消部分高考加分政策一样设有缓冲期。

  追根溯源,不难看出“中考新政”所以引发风波在于忽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没有容纳各利益方的博弈。虽然“指标到校”2009年就开始研究,但调研细节及实施时间表一直秘而不宣,直至将问题在座谈会上托底,仍难以回避家长代表驳斥的“你们酝酿很久,但对我们家长来说却很突然。”“你们思考了多久很重要,我们什么时候知道也很重要。”如此诉求合情合理。中考“班车”半路改道,“乘客”当然有权反对。

  可以设想,如果几年前政策制定部门就敞开门进行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准确掌握和掂量各种意见及可能引发的震荡,最终出台的中考新政又何来如此剧烈的风波?如果教育部门不是机械地以“执行上级指示”等强硬表态回应家长诉求及舆论质疑,又何以造成风波升级?

  从执政角度看,大凡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皆应有充足时间进行广纳民意民智的讨论和意见征集,而不能“闭门造车”,以期将政策可能带来的震荡降至最低乃至完全消除。毫无疑问,中考新政影响面广,属重大公共决策的范畴。其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的程序,细节设计更应当审慎而为。

  如今,有关中考新政的争议欲断难断,呈现骑虎难下之势。教育部门召开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补上“磋商讨论”这一课,各方意见应当得到真正的尊重。而不能如以往某些公共决策争议一样,讨论、征求意见只是走“程序”,政府部门既定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这是公众所不愿再见到的。

  眼下,虽有示范高中学位“指标”分配和降分录取标准或下调的预期,但若政策立即实施的关键事项不变,显然难掩决策程序原有的弊病。即便强硬推行,也必然留下话柄。须正视的是,“指标到校”还不能说是完全缓解择校热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灵丹妙药。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未从根本上消除,示范高中的择校问题依然允许“正常”存在,“指标到校”就只是治标之计。从“中考新政”风波中可以看到,加快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而且刻不容缓。

  相关链接:

  资讯汇总

与广州中考新政相关的中考资源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