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巧言令色”这个成语吧!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巧言令色作何解释”,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参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成语解释的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实用资料栏目。
巧言令色作何解释
拼音: qiǎo yán lìng sè
注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故事】:《书经.皋陶谟》里有一段记载夏代禹与皋陶间的对话,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贤明的君王。皋陶认为治理国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乐。禹也觉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实在很难,连身为君王的舜都难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乐,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会有人作乱,那舜又何必为驩兜这个恶人烦心?何必驱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里不一、虚伪不实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远之的。所以孔子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后来“巧言令色”演变为成语,就用来形容人矫情虚伪。
【道理】:孔子提醒我们看人不能仅看表面,即不能以貌取人,以言取人,而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外表所惑,要看到内在的本质。特别是那些处在领导岗位的人,更应该具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能够分辨出真伪虚实。因为在领导身边总有些善于曲意奉迎、虚伪狡诈之徒,少有不慎便会上当受骗。而实际上只要能够冷静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那些人为什么对你献媚奉承?他并非为了你,而是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利。他对你讲好话是为了让你为他办事,他送你一百元的礼品,是为了从你那里得到一千元,一万元的好处。
明白了这些还不够,因为象古语所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都具有喜欢被人奉迎的毛病,而此病因便是人之对财色名利的贪欲。因此若想做到明察秋毫,还必须进行自我修养,即抑制自己的各种贪欲,培养内在的道德品质。只有具有了很高的道德修养,才会对财色名利做到不动心,也才能在别人的花言巧语,虚伪面目前泰然自若,也只有如此才能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
近义词:花言巧语 巧舌如簧 巧言令色 轻诺寡信
反义词:声色俱厉 推心置腹 辞严义正 疾言厉色
有关的诗句:
巧言令色鲜为仁, 避祸趋福甚爱身。
幕后台前浑似戏, 清廉贪腐孰为真。
九州欲醒百年梦, 四海难清万里尘。
彼岸移民新世界, 当年真革旧乾坤。
相关的成语:
黯然失色 黯然无色 白色恐怖 变颜变色
不露神色 察颜观色 鹄形菜色 疾声厉色
鉴貌辨色 静言令色 倦尾赤色 敛色屏气
满脸春色 面不改色 百巧千穷 便辞巧说
变色易容 勃然变色 不动声色 不露声色
菜蔬之色 藏巧于拙 察言观色 沉湎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