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香港高校开始在内地大举招生起,短短几年间,港校似乎就成为了无数内地学生向往的境外留学圣地之一。众多因素一度发酵出的港校热甚至让清华北大等一级学府都相形见绌,然而,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风光无限的港校近年来却持续遇冷,申请人数逐年减少,据《京华时报》报道,截至2014年的9年里,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内的港校用于争夺状元等优质生源的奖学金总额达到5000万元,但9年来只录取了71名省级状元,不足一成。连当初最热衷港校的广东状元也开始抛弃港校,纷纷“回归”选择内地名校。2014年,港校在广东地区甚至没有录到一个状元。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政治乱流纷扰,忧虑涌上心头
虽然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当政治问题有可能威胁到学生入港留学安全时,不少家长恐怕还是退避三舍,毫无疑问将安全摆到最优先等级。
首先,两地矛盾不断升温让学生家长对港校望而却步。纵观近几年来香港内地见摩擦出的不少火花,这一担忧也绝不是空穴来风。“香港社会谴责围攻内地旅客的暴行:香港之耻”,“内地游客不愿购物打伤香港导游”,“香港市民奋起反“占中”保香港”,从这些来源于环球网的新闻标题,香港社会氛围便可见一斑。此外,近年由“自由行”,内地小孩当街便溺等话题不时引发的两地骂战,两地剑拔弩张的政治社会氛围不得不让人三思后行。
其次,香港本地政治氛围波及学术,恐影响正常学习生活,令人堪忧,随着各种内地矛盾爆发,港人对内地人的排斥情绪也逐渐加深。还有,香港学校学术与政治参杂有也有其历史渊源,很多香港学校就会邀请政治人物来校演讲,各种政党理念也难说是否早已在学生心中扎根。举例来说,2015年1月,在香港大学就读的大二女生叶璐珊参加学生会竞选,被起底是“内地人”而饱受指责和攻击,“政治不正确”,“蝗虫”,“有杀错无放过”等港校学生的呼声分外让内地生心寒担忧。
另外,升学就业竞争加大,公共资源抢占,生活成本抬高等导致的一般本地人与新移民的矛盾虽说难以避免,香港社会也必然存在友好或者中立人士,但是倘若此时加上政治事件催化,留学香港的内地学生如何摆正立场,人际交往,都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
高昂花费与发展机会不匹配使留学性价比降低
在香港留学,除了留学学费平均每年需要10万多港币,在寸土寸金地价极高的香港,生活成本也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美世咨询(Mercer)公布的年度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今年作为国际大型金融中心的香港毫不意外高居榜首,位列第二。就拿比较一般水平的出租房来说,每月费用大概需要8000港币左右,即使是合租也需要几千港币的投入,再加上生活必需品消费,餐饮,交通等等支出,对于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恐怕真是只能说是可望而不可及。
此时,经济条件比较优越或者说支出留学费用并不是很大问题的家庭,便通常会对投资性价比进行进一步深入衡量。从大家比较关心的毕业后就业角度来看,前几年内地生激增的数量还有香港本身众多的人口使本身就稀少的就业职位空缺更加竞争激烈,薪酬水平与生活成本不相匹配,再有社会环境历史因素导致的内地生难以真正融入当地圈子的心理压力雪上加霜,均使毕业留港并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与此同时,大陆经济发展蓬勃,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相比于已经几近饱和的香港来说,还是有更多的机会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