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课文都蕴含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做人的道理,也体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八年级学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快随留学群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八年级学生德育工作总结
许多课文都蕴含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做人的道理,也体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很多篇章,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促使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情景。众所周知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教学时,教师应捕捉文学作品的闪光点,然后以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为课堂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直觉美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震动和感染。如在学习《背影》一文,先把一幅背影的图片展示出来。那与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相似的影子,马上让人感受到深沉。随之是一首以此文改编的《背影》一曲,那深情而动人的歌声和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课文,并且为歌词里表现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所感动。一种让几十年来不能遗忘的“背影”所蕴涵的“父爱如山”容进了学生的心坎上。
反复朗诵,传情达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必须重视诵读。在多次诵读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汲取更多的思想道德营养。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对文章的多次诵读中逐渐感悟到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且有些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多次诵读中自然会领会其意。叶圣陶先生说过:“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是要美读,就是把作品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境,“设身处地”,才能使自己的心声与作者的心声产生共鸣,才能更好的品赏作品的动人情结,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感受艺术珍品的完美形象,领会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这是某些讲解所达不到的功效。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抒情性强而又易懂的课文,如《背影》、《老王》等都是一些很好的感人的作品。例如讲授《背影》一文时,教师稍加点拨后便让大家诵读。作者以掩饰不住的伤痛给我们记叙了家中的光景以刻画父亲的形象:青年时得意、老来颓唐、话语不多、却不顾眼前,还为儿子一路着想,临别还给儿子买橘子的慈父形象。而“我”在当时却“太聪明了”。通过朗诵把握作者的心情,体会到他的后悔和对父亲的爱的理解。由此触发学生去体会更多的父母为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所蕴涵的爱。没有条条的大道理,但却在读中感悟,明白了千百年人类不变的情感“爱”。《三峡》一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
学习了课文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启发写出来,以提高自己的意识。因为课堂上的讲解总是有限的,还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予他们去做更多的思考,课后的读书笔记就是最好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认识,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写出来,这不仅是对课文的再一次理解,还是思想上的一次洗礼。如《克隆是什么》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就科技进步所带给人类的悲喜交集,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确实给人类带来了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