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姓的笔顺栏目,提供与姓的笔顺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汉字笔顺规则 笔画笔顺易错字集锦

汉字笔顺规则 笔画笔顺易错字

  汉字的笔画顺序现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忽视,似乎大家都认为只要最终字写对了,笔顺过程根本无所谓。其实不然,汉字在发明中本身就极具象形意义,学习正确的笔顺不但有助于正确记忆汉字,更有助于了解汉字,写好汉字。

  这些笔顺,您写对了吗?

  “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匕”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万”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

  “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乃”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这个字和“及”字形相近,但笔顺完全不同。

  “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再写人字。“登”的右上角先写两撇,再写捺。

  “减”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右边的“咸”字。“爽”先写横,再从左到右写四个“×”,最后写“人”。“讯”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横、竖(不是撇)。

  “凸”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竖,然后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凹”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出”先写竖折,然后写短竖,再写中间从上到下的长竖,最后是竖折和短竖。

  “贯”上边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第三笔写里面的竖,最后写长横。

  “重”上面的撇和横写后,紧接着写日,再写竖,最后写下面两横(上短下长)。

  “脊”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撇和点,最后写中间的人。

  “义”先写点,再写撇和捺。点在上边或左上边的要先写,如“门、斗”等;点在右边或字里面的要后写,如“玉、瓦”等。

  “匚”形字,先写“匚”上面的横,然后写“匚”里面的部分,最后才写“匚”最后的折,例如“匹、区、臣、匠、匣、匿”等。

  “敝”的左边先写上部的点、撇,接着写左下角的竖、横折钩,然后写中间的长竖,最后写里面的撇、点。这些字还有“弊、蹩、憋、鳖”等。“噩”字的横、竖写后,接着写上边的左右两个“口”,再写中间的横和横下的两个“口”,最后写一长横。这样写符合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与“王”字的笔顺不同。

  附:笔画笔顺易错字集锦

  一、横

  1.末笔写二

  冉(再、苒)--笔顺:竖、横折钩、中竖、末笔写二。

  里(理、童)--笔顺:先写甲,后写二。

  重(踵、董)--笔顺:撇、横、写曰,中竖、再写二。

  垂(捶、棰、锤)--笔顺:先写千、后写艹,再写二。

  【注意】并排三、四横者不按此规律:

  堇jǐn(谨、槿)--末二笔为竖、横。

  隹zhuī(谁、难)--末二笔为竖、横。

  2.土、士分开。

  土--寺(侍、诗、痔、等)周、袁、幸。

  士--吉(洁、桔、结、秸)志、壳、声、喜、嘉、壹、壶、壮。

  3.天、夭分开。

  天--吞、蚕、忝tiǎn(添、舔)、奏(凑)。

  夭--乔(侨、桥、骄、娇)岙、袄、妖。

  4.王、壬分开。

  王--呈(程、逞)。

  壬--任(凭)廷、淫。

 ...

与姓的笔顺相关的实用资料

如何学习日语:五十音笔顺图

学习经验


如何学习日语:五十音笔顺图

与姓的笔顺相关的考生经验

中考心理辅导:心态好 下笔顺

中考心理辅导

  心态好,下笔顺;心态差,笔下滞。现代社会里的人,其心理状态的好坏,往往会决定做事的成败,学生的考试尤其是这样。

  中考是学生们人生第一次面对社会的选择、面对学校的选择。因此,调适好心态,坦然面对竞争,这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

  初三毕业生不可能人人都考取理想学校,理想同现实必然存在差异。如果把全部希望寄予这第一次的选择考试,势必造成心里的高度紧张,这将会带来料想不到的结果。

  笔者接待过一名因考试紧张而不能自控,继而造成脑子一片空白只能交白卷的考生和他的家长,真的为其感到惋惜。

  那么,考生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备考呢?

  克服考生焦躁不安、无心恋战、家长谨小慎微的考前心态

  正式考试还未到,许多学生就已呈现出焦躁不安和无心恋战的状况。这些焦躁不安的心态表现在:在学校课堂上精神集中不了,听课效率不高,训练时思维不畅,只等老师公布最后答案,却又不知其所以然。有些学生回到家后,面对一大叠的复习试卷,想好好复习整理,却又不知从何着手,往往今天做不了等明天,明天做不了等后天。还有的学生晚上的效率更劣于白天,睡眠不能保证,更影响了白天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克服备考阶段全家人人自畏的心态

  莘莘学子心里焦躁,可又无法克服,累积到一定阶段,就会自暴自弃,对各类练习、测验、联考等感到无所谓了,对考试也感到无所谓了。而家长们却还在一心期盼等待,为了孩子能考上理想学校,从初三开始(有的甚至更早些)就停止或减少了社会活动和个人的喜好,陪伴子女度过艰难的时光。不少家长生怕影响孩子回家后的复习,在家里不敢大声出气说话,做事谨小慎微,接待亲朋好友挂“免战牌”,送茶倒水递点心,也要看他们的反应和脸色,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孩子不高兴,家庭不和谐。

  这种不安和沉闷的考前心态氛围,实在是不利于考生参加中考。仗未打就无心恋战,这仗如何去打,更如何去胜?这简单的道理虽说人人都知道,但往往却是“当局者迷”罢了。

  考生和家长都要提前释放压力

  怎样解决孩子和家长同样的精神负担过重症呢?说来也简单,即不断释放压力,并力争把释放压力的工作做在前头。

  考生在考试时出现的紧张状态,往往是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是由于考前无心恋战所致,二是由于面对重大考试而产生的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所致。前者因为在复习阶段就对所学知识、能力掌握的缺失,而未能补上。当正式考试时,面对许多似曾相识的试题,思考不出又解答不了,不产生紧张、不停笔凝视才怪呢。一门学科考得不好,后面的几门似乎就没有方向了。此时的家长在考场外如热锅上的蚂蚁。后者因为平时就存在着学习心理障碍,碰到测验考试就会紧张,碰到决定“命运”的重大考试时会更慌张和不知所措,而家长平时对此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子女心理障碍的危险性还缺乏认识,对针对性的疏导和请心理医生的诊疗更没有经历和经验。

  徐汇区招生考试中心主任 王志方

  迎考“心理按摩”

  这里不妨给这样的考生和家庭开些简单的药方,比如作息时间的科学调整、复习计划的有效实施、填报合适志愿心态的确立等。家长要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首先,要做到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胸有成竹,及时补缺,做到温故而知新。

  其次,碰到测验、考试要沉着应战,要先易后难。一道题,一门学科考得不好...

家长必备 你的孩子写字笔顺对吗

写字笔顺

  写字不管你写得好看不好看,首先你应该把字写正确。一个字形的正确,一个字不能缺胳膊少腿,一个是笔画顺序的正确。小学时规范汉字的最佳时间段,但也是孩子最容易出错的阶段。不管是刚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还是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经常写字笔顺还是会错。

  所以,有时写一个字是不是也要思考一小会儿?何况,写出来的字连笔顺都不一定正确。不要小瞧笔顺的问题,这也是会影响孩子以后学习的大问题。笔顺对,字美,也是对汉字的深入了解,作为一个中国学生,汉字都写不对成何体统。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各位整理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检测一下你自己以及你们家的孩子有多少字的笔顺写错了……

...

姓赵的名人

姓赵的名人 赵姓 百家姓
姓赵的名人

  赵是百家姓中的第一大姓,大家知道姓赵的名人有哪些吗?留学群小编为您解答,欢迎阅读。

  【历史上姓赵的名人】

  赵宣子:名盾,春秋中期晋国的正卿,是晋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赵国的先祖。

  赵简子:名鞅,春秋后期晋国杰出的政治家,赵国的奠基人。

  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期晋国政治家,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在位期间打败了强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赵雍:即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改革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平原君:即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赵武灵王之子,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

  赵奢:赵奢,赵国宗室名将,善用兵,因功被封马服君,成为汉族马氏大宗的始祖。

  赵政:即秦始皇,杰出的政治家,秦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间任贤用能,终翦灭六国,统一四海,被后人尊为“千古一帝”。

  赵佗:秦朝著名将领,后南下百越,建立南越国。

  赵云:常山(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蜀名将,勇武果敢,刘备曾赞誉他一身是胆。

  赵匡胤:河北涿州人,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赵普:蓟(今北京市西南)人,北宋初期的贤相,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

  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丧权辱国,被俘后禁于金国,艺术上却卓尔不群,曾创立宫厅院体画派,其书法被称为“瘦金体”。

  赵孟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杰出书画家,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对后世影响甚深,人称一代宗师。

  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末三大画家之一,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影响甚深。

  赵戴文:山西五台人,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民国时任国民党山西省主席。

  赵登禹:山东菏泽人,国民党二十九军师长,长城抗战血战赤峰口,芦沟桥事变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捐躯,是抗战中最早牺牲的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之一。

  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其语言朴实生动,多反映当时新农村生活。

  赵元任:天津人,当代语言学家,通晓中、英、德、法等多种语言,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著述颇丰,有《中国语入门》、《现代吴语的研究》、《语言问题》、《赵元任歌曲选》等。

  【姓赵的现代名人】

  赵忠祥,赵丽蓉,赵文卓,赵薇,赵本山等等

  【赵姓起源】

  1、出自嬴姓或姚姓,赵姓来自赢姓,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使用赢姓的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

  伯益为颛顼帝孙,被舜帝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

说名道姓的作文

说名道姓作文 关于姓名的作文

  【说名道姓的作文篇一】

  从小到大我就一直对自己的姓氏很好奇,因为除了自家人之外再没有接触过姓“端”的人,后来问了妈妈才知道是姓“端木”。原来我的姓是百家姓中的复姓,是不常见的姓。怪不得在整个支塘中心小学也只有我一个人姓端木,你们一下子就能猜到我是谁了吧?

  对了,我就是端木雅珺。这个名字是我妈妈取的,是希望我长大后又文雅,又像美玉一样漂亮。听妈妈说,给我取这个名字时,把字典都翻了好几遍,费尽苦心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说到这,你们就可能想我的爸爸一定是姓端木的吧,但我小声地告诉你们:“不,爸爸姓毛,妈妈才姓端木呢,因为爸爸是入赘的,所以我跟妈妈姓端木。”

  说起这个名字,曾经还为我添了不少麻烦呢!记得在一年级时,刚开学,同学们都不认识我,一听我的名字是四个字时,都说我是“日本人”,当时我是又气又恼,心想:妈妈怎么给我取这样的名字,我才不想当“日本人”呢!还有,在考试时,因为我名字笔画多,其他同学都开始做题目了,可我还在写名字呢。唉,真是的,于是回家后我吵着要妈妈给我换姓名呢。可妈妈说:“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姓,谁都不能改的。”当时妈妈说了好多,我还是不懂,为什么别人的名字只有二个字,三个字,我却要四个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知识也不断丰富,并且有幸了解了百家姓。原来端木这个姓氏系出黄帝,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名了,孔子就有个得意门徒叫端木赐。后来我查看了《春秋后史》,知道了在南宋末年,宋帝南迁,端木氏也从原居地迁往姑苏,现端木姓多分布在江苏及长江三角地区。原来我的姓氏还大有学问呢!从此我就非常喜欢我的名字!也为此感到自豪!对了,我偷偷地告诉大家,我家还有家谱呢!记载着从始祖开始,到二世祖、三世祖……我已经是第三十三世了。说不定我的祖上就是孔夫子的弟子呢。所以呀,我时时提醒自己要认真学习,可不能辱没了先祖的光辉形象呀!

  研究研究自己的姓名还真有不少学问,大家都来说名道姓吧!

  【说名道姓的作文篇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说名道姓。我呢,则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名字。

  本人名叫胡睿,我的名字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大家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由于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就没有考虑到我的名字,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大名。因此,爸爸妈妈老是叫我“小土匪”,“小可爱”,“珍珠宝贝”啦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名称就成了我儿时的小名啦!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也正为我没有一个合适的名字而烦恼。

  忽然有一天,大爷爷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兴冲冲的跑到我家说:“我想到名字啦,就给孩子叫‘胡精’怎么样?这样可以让孩子聪明些,精明些,还可以……”大爷也在那里喋喋不休的夸奖着自己的“杰作”。妈妈转过身对大爷爷说:“大伯,这个名字好是好,可是如果孩子去了学校,同学们叫她‘狐狸精’怎么办呐?”爸爸也无可奈何地冲着大爷爷摇了摇头。

  下午,爸爸皱着眉头坐在桌子旁,不下心碰落了一本字典,当他弯下腰捡字典的时候,突然看到字典已经翻到了‘rui’这一页。爸爸眼睛一亮,看到了‘睿’这个字同他的解释,就动了心思:给我取名叫‘胡睿’这样可以让我聪明睿智呀!

...

语文老师姓谭

语文老师姓谭

  今天是我升入初中正式开学的第一天,第四节是语文课。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姓谭,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师。我本来就喜欢上语文课,再加上她那有趣的课堂,更加深了我对语文的喜爱。

  谭老师的课堂不同于其他老师的课堂。我印象中语文老师的课堂都是:一位严肃端庄的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严肃地问学生“大家有没有预习这本书啊?”接着开始讲课。

  而谭老师先让我们谈谈对“语文”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让我们猜想一些名人是用什么语言巧妙地化解了一些挖苦或是嘲讽;又给我们讲述了神奇的甲骨文与汉字之间的联系;最后为我们朗读了一首小诗,那首小诗写得很优美、很豪迈,每个文字都是一幅亮丽的图画。

  今天的第一节语文课,虽然我没有学课文,但是我有了更大的收获,这个收获不单单体现在我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增加了我对语文、语文老师的喜爱!

我家的《百家姓讲坛》

百家姓 讲坛 小学五年级
作文标题: 我家的《百家姓讲坛》
关键词: 百家姓 讲坛 小学五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五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目为:《我家的《百家姓讲坛》》,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在一段熟悉的音乐声中,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节目又开讲了,这可是我最喜爱的节目之一。从阎崇年的《清十二帝》,易中天的《三国》,王力群的《史记》,一直看到马未都的《瓷器》。(这中间我还漏看了许多的精彩节目,遗憾!)把原来爸爸讲的许多历史知识,通过听讲坛串了起来。我们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几千年来豪杰纵横、人才辈出,让我深深的折服。如今这个节目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可有一个讲坛您一定没听过,那就是——我家的讲坛。(即将上十套,今天是首谈式,博友优先。)您算是来着了,现在我就请众位听一听(应该是看看),我家的《百家姓讲坛》。(啪!醒木一拍,开讲。)(对不起,先喝口水。)

话说,时光进入了公元2009年的元旦,一大家人(即将出场的各位皇族后裔。)吃过晚饭,围坐闲聊。我给姥姥倒了杯清茶端过去,递给姥姥的同时突然冒了一句:“姥姥,昨天我看《百家姓》,郭姓可是排在你们刘姓前面的呀。”(现在都没想起当时怎么会说这么一句。)

姥姥一时没反应过来,倒是姥爷从斜刺里杀了出来:“嗨!你这个小毛头,你怎么不说我们邵姓排在郭姓前面哩!”看来二老相濡以沫一辈子,姥爷要为姥姥“抱不平”阿。

大姨也在一旁插了一句:“就是的。”(嘿嘿!冲我来了,我可不是好惹的,我马上用爸爸教给我的武器——史地知识开始进攻。)“郭姓历史上可是皇族。”我不服气地说:“我们的老祖宗是周文王的弟弟虢叔,他因功受封于虢这个地方。郭、虢同音,虢公又是住在城郭里,就有人称他为郭公,后代们就用国名的谐音为姓了。您们知道不知道。”

“哎哟!还吹呐!原来虢公和你们郭家还有联系?那唇亡齿寒的故事就是你们家人干的喽,让人笑话了几千年。”大姨妈“咯咯”笑着打趣我。

“那我们家还出了后周皇帝郭威和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军郭子仪呢!还有元代天文学家郭……”我高声说。(揭人家的短我可不愿意。)“说得好!”爸爸在一旁支持我。

“那刘家出的大汉高祖刘邦、三国的刘备,名气不更大?郭威?我都没听说过。”姥姥开始反击了。(又一个皇家后裔)“那是姥姥孤陋寡闻,大文学家郭沫若您总知道吧,就是我们家的。”我和姥姥争辩道。

“我们邵家更不含糊。”妈妈耐不住寂寞也加入了讲坛:“周成王时,西周王族召(shao)公和周公一起治理国家,平定叛乱,立下大功。到了周厉王的周公和召公(二人非成王时的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称为‘共和’,那一年可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是多大的功劳。”听妈妈这么一说,姥爷在一边直点头。

“哟哟哟!你也开谈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早把纪年的时间提前了,公元前841年的时间已不是最早了。”爸爸看我人单势孤,舌战群“老”,怕我有个“闪失”,连忙纵马摇枪出阵。

“哎!妈妈你刚才说召公也是西周王室,照你这么一说,郭家和邵家是近亲呐,你和爸爸就是近亲结婚,我怎么不痴呀!”我也在一旁逗妈妈。妈妈一听:“你个死毛头,看我不扯你的嘴,你这话就够痴的!”妈妈气恼得瞪了我两眼。“不是近亲也亲,一口锅(郭),一把勺(邵),天天舀来盛去的,能不亲吗...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