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为大家提供“人民日报时评:涵养温暖向上的大学之道(申论推荐阅读)”供广大考生参考,读本文对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能力培养和申论热点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涵养温暖向上的大学之道
这两天,有一则小消息颇有趣味: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宿舍楼的洗衣房门口有燕子筑窝并繁育小燕子。因担心学校暑期封楼后小燕子会饿死,有同学将该信息发到网上求助。学校在得知后当天便决定,封楼期间在洗衣房打开一扇窗户,以便燕妈妈出入。
小小的一条新闻,促使人们思考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大学。甘肃定西考生魏祥,以自己的“自强不息”赢得大学的“厚德载物”,日前已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每月食堂消费低于200元,学校就会自动给你打生活补助。”中科大偷偷资助“不舍得吃饭”的学生,让“隐蔽的关爱”传递大学的温馨。这些,都可谓大学树人精神的当代体现。
无论关爱身残志坚的学生,还是巧妙帮助贫困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学之大、情怀之真。正如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所说,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的领导人才。让学生习得“立足未来的专业知识”,当然是大学的重要责任,但除此之外,更应该塑造学生“昂然向上的精神气质”,让学生具有理性和道德,以及养成“清明淡定的人生态度”等等。可以说,大学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滋养出的学生就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大学能捍卫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涵养什么样的价值追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曾引述这句古语,并语重心长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这番话意味深长,在当前喧嚣的时代语境中,尤其值得深思。重温大学之道,不忘树人之本。当人们为一些大学生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忧心忡忡时,也许更该追问,他们何至于此?如果大学失去定力,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淖之中,培养出的学生自然“每多随波逐流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辈”;如果大学做不到“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又怎能奢望学生个个正其道、修其理?
毋庸讳言,社会上的一些“流行病”已不可避免地蔓延到菁菁校园。某校辞退患癌女教师,将大学之道等同于“生意人的经营法则”;少数高校学者被指“堕落为经济动物或者科学的骗子”,还有老师振振有词“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难免受到不良风气熏染,影响健康人格的发育。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说过,大学的一大使命是“对社会秩序与民族文化所能建树之风气”。诚然,大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斯文所系。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正处在走向精神成熟的关键阶段,最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引,大学有义务帮他们扣好价值观的“扣子”。大学灵魂不失重,学生心灵才不会荒芜;大学精神饱满,学生才不会颓废。
连日来,各大院校毕业致辞竞相“盛开”,或说远见,或谈理想,或论世道,其间,对学生有祝福、有劝诫,也有期许。与其说这是院校领导或知名校友的内心独白,毋宁说是带有指向意义的价值宣示。“一个人,品格是最宝贵的财富;一所大学,精神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当大学坚守着这样的价值坐标,就不会陷入迷失;当大学毕业生带着这句话踏入社会,青春的火焰一定更加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