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复旦大学招生考试的高三学生。澎湃资料
“欧洲的高中生,经常会写两千字以上的历史小论文,上海和全国的高中生在长文本的阅读和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并不是说欧洲的高中生在写作能力方面天生优越于我们,而是因为我们的高中生在中学得到这方面的训练太少。”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宏图呼吁,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由强调背诵、记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等方面能力的教学模式。
复旦自主招生遗憾:历史习作少之又少
作为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选拔的一部分,“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受到高中生的关注,复旦大学历史系副主任陈雁教授慨叹,在担任复旦大学“博雅杯”评委的过程中,她发现“博雅杯”虽然由复旦大学文、史、哲三系共同举办,但申请学生所交的文章都是文学写作的习作,历史方面的习作少之又少。
“这主要因为学生在高中所参加的写作大赛都是作文比赛,所获奖项也是作文比赛奖项。他们在中学阶段几乎没有进行过历史论文写作的日常训练,也几乎没有一个平台供他们去展示自己的历史素养。” 陈雁说。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复旦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海外基金会联合举办了“博学杯”,给上海全市高中生提供展示历史素养的平台。
2015年“博学杯”主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活动分为演讲与论文展示两部分。
复旦附中历史特级教师李峻告诉澎湃新闻,2015年“博学杯”于2015年10月22日正式启动,2016年1月3日举行颁奖仪式。活动有47所学校参加,组委会在规定时间里收到367篇论文,97份演讲稿。
在评审阶段,组委会将论文隐去学生信息,由专家独立盲评打分,按照总分由高到底排序产生37篇入围论文。之后,组委会将37篇论文送交专门机构进行盲审,核实论文的原创性,同时,组委会对37位作者进行论文答辩,结合两者考察的情况,最终按得分高低确定了27篇获奖论文。
同样,演讲比赛采用盲审方式,从97组选手中由专家打分选出19组选手进入演讲比赛的决赛,通过现场演讲展示,从中10组选手脱颖而出,获得各类奖项。
最终,论文一等奖由上海市实验学校王可达、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钱俊、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陆嘉炫三人获得;演讲一等奖获得者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吴泓睿。
非学霸研读历史成功入读复旦
参加“博学杯”有作用么?
复旦附中2015届学生张吾南认为“非常有用”,他正因为参加了这一活动被复旦大学录取,“惭愧地说,我在附中三年的课业成绩并非顶尖,能拿到这样的分数多亏了参加‘博学杯’的这篇文章。”
张吾南高考时加选了物理,后来通过复旦的“博雅杯”自主招生,现在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作为一名理科生,他的选择曾遭人非议,“他们认为历史只不过是背书,没有智力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