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古代文化常识栏目,提供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简单明了地说几岁,却少了一点“韵味”,古人对于年龄是怎样说的呢?小编为大家提供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希望大家在平时多积累!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

  幼年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河中之水歌》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碧玉歌》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

  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

  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

  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

  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

  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

  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

  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

  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

  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

  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

  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弱冠同怀长者...

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文学体裁简介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文学体裁简介,本文共介绍了20种古代文学体裁,赶紧来看看吧!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文学体裁简介

  (一)古代文学体裁集释

  1.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6.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7.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8.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大诗人的别称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大诗人的别称,一起来记忆一下吧!如果想记得更深刻的话就抄下来吧!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大诗人的别称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衡山居士----文征明

  清真居士---周邦彦

  六一居士---欧阳修

  东坡居士---苏轼

  四明狂客---贺知章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贡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清莲居士----李白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请大家利用平时的琐碎时间来记忆这些常识哦!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一起来学习一些古代地理知识吧!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年龄称谓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年龄称谓是怎样的呢?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年龄称谓,一起来熟悉一下!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

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我国十大古曲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我国十大古曲,一起来看看这十大古曲都是什么吧!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我国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广陵散:它的题材源于《聂政刺韩王曲》,讲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其子聂远以泥瓦匠身份刺韩王失败,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练成绝技,再次入宫利用弹琴之机刺死韩王,以了心愿,但他也因此而被杀。

  平沙落雁:曲高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梅花三弄: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药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时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十面埋伏: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汉字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了楚军,项羽自刎乌江。

  夕阳箫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渔樵问答: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胡茄十八拍: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它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原为琴曲,唐代显庆二年,吕才以此曲配上了歌调。古时每以“阳春白雪”连称,故常被认为一曲,后世琴谱则均分为两曲。“阳春”取万物取春、和风澹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1.常见的官职爵位名

  【皇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秦始皇追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历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驸马】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及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则称为"额附"。

  【爵位】即爵、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代封“王”,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宋代多封“公”,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明代封“公、伯”李善长封韩国公,刘基封诚意伯;清代封“侯、伯”,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通称学士。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而明、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地位最高的"学士"了。

  【博士】博士同样是官名。六国时诸子、诗赋、术数、方技都设有博士,秦、汉两代都沿袭了这一官司职。

  【太医】周官中设医师,主管医务政令。秦、汉两代设太医令丞。汉代初期属太常寺,后来改属少府。后世泛指皇帝的医生为太医或御医,把他“卫生部长”的职权反而忘记了。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逐渐成为虚衔。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

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平时大家要关注基础知识的复习,经常查漏补缺!祝你高考顺利!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每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

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高考语文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