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不同事情的感受也会因人而异,总结内心的想法并写下心得体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是,为了提高心得体会的质量,需要不断地实践和调整。如果您对“参赛心得”感兴趣,我推荐一些精选文章,让您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如果您愿意尝试一下,或许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赛心得【篇1】
一、预赛竞选阶段
音乐舞蹈系专业技能大赛(器乐组)于20xx年 11月13日在音乐厅举行,参赛选手48人经过挑选,剩26人进入半决赛。 第一次站在这样的舞台,没有经验的我进入了半决赛。
二、半决赛阶段
半决赛11月20日在学术会堂举行,分为A,B组,每组有13人,共26人,A组为有一定器乐基础的参赛选手,即参赛选手在进校之前已学习该门乐器一定时间; B组为进校时学习该门乐器的零基础参赛选手、参赛乐器种类无本系专业教师指导并自学者。半决赛要求各参赛选手自行准备学术会堂背景墙图片及高品质伴奏音乐,半决赛每组取6名将进入决赛 。我为专业A组选手。我平时练习时从未跟过伴奏,但经过这几天的加紧练习很幸运,我进入了决赛。
三、决赛阶段
决赛11月26日在学术会堂举行。由声乐,器乐,舞蹈进入决赛的全部选手同台竞技。
最后非常感谢所有支持我的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走到决赛。虽然最后决赛没拿到更好的名次,但我会一直努力下去,我相信:只要付出就有回报。
参赛心得【篇2】
我曾x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xx区的比赛,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却学到了许多东西。数学建模竞赛是对一个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潜力的综合考查,它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复杂过程。我们发现,以前的那些知识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自如运用。许多早已定格的理论,我们需要进一步修正,才能加以运用。
原始的数学理论不足以解决客观世界的复杂问题,正如我在科研项目活动中所感受到的那样,务必借助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数学理论加以协变处理,才能归结整合出我们所需要的数学模型。这一过程所用到的工具是比较多的——计算机编写程序的潜力和运用绘图工具的潜力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此过程所涉及的数学数据分析相当复杂,不借助计算机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我们在那x天里思考最多的东西或许不再是如何把问题归结为x个数学分支,而是力图用比较全面的多学科手段无限逼近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一过程没有错误与正确,只有是否贴近贴合实际。
不要妄想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但是我们更多的会发现,所有的机会都会给有准备的人,无论你掌握了多么广泛的知识,在那里都不为过,因为你会觉得自我的知识其实还很贫乏,根本就不够用,这是每一个参赛过的人都有的体会。谁能够掌握更多的技巧,谁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建树,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我能够想知,无论以前多么骄傲自满的人,参加过数模以后,都会变得谦逊起来。
参赛心得【篇3】
知道新浪在开展征文比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没当回事,虽然每次发表新作都会选中“我的20xx,我记录”,却从未完善资料,等于没选。直到圈友“维我独佳”向我发出支持的邀请,才认真查看了赛事的有关情况,知道这是春节前的最后一场比赛。此时心中才萌动了参赛的念头,为的不是能否获奖,也不是排名的先后,更没有证实自己实力的妄想。这些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