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栏目,提供与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考化学知识点:酸碱盐反应

中考化学 中考化学知识点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留学群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化学知识点:酸碱盐反应,更多中考化学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化学知识点:酸碱盐反应

  一、熟练记忆规律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5+4+4)。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规矩”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NaOH、NaCl溶液、稀HCl()

  B、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C、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

与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相关的中考化学

初三化学知识点有什么

初三化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

  想提高化学成绩的小伙伴,对化学感兴趣的同学,赶紧过来瞧一瞧吧。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三化学知识点有什么”,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点有什么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拓展阅读:初中化学记忆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

  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与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相关的中考化学

初三化学知识点:物质的分类

初三化学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知识点

  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金钱,小伙伴们需要抓紧时间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三化学知识点:物质的分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物质是什么

  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世界上所有的存在都是物质。人体本身也是物质。除实物之外,光、电磁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物质。物质的种类形态万千,物质的性质多种多样。气体状态的物质,液体状态的物质或固体状态的物质;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与合金;无机物和有机物;天然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无生命的物质与生命物质以及实体物质和场物质等等。物质的种类虽多,但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能够被观测或被理论预言,以及都具有质量和能量。拥有不同化学式是不同的物质,拥有同一种化学式而结构不同也是不同的物质。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 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初中是学习打基础的期间,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后学习的基石,那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 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

  初三化学有哪些知识点,必须要背的知识点又是哪些?不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8、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9、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10、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初中常见化学式

  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氧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 通电 2H2↑+ 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加热氯酸钾(少量二氧化锰催化):2KClO3 二氧化锰 加热2KCl + 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碳酸不稳定分H2CO3 === H2O + CO2↑

  拓...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梳理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梳理

  在初三复习化学时,很多同学由于之前没有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导致复习时效率不高。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梳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梳理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5、分子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6、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7、分子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9、原子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10、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12、蛋白质:①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 ②存在:肉类、鱼类、乳类、蛋类、豆类等; ③CO中毒机理:CO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13、糖类: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主要存在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薯类、甘蔗); ③作用: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14、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15、维生素:①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②存在:水果、蔬菜、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等。③缺乏会引起夜盲症、坏血症等。

  16、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最多的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17、C、H、O、N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以无机盐形式存在。

  18、钙可使骨骼和牙齿坚硬;缺钙会得佝偻病、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等病。

  19、K+、Na+可维持人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关于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想要了解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有哪些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拓展阅读:初中化学怎么备考复习

  1、经常温故知新

  在初三上学期,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化学的基础知识比较多,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记忆容量大,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其中的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第一个分化点,一些同学会由于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而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可是事实上,就像我们学英语要学abc和音标一样,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入门工具。在这学期和以后的学习中,都一直要用它来表达学习内容,用得多了,就会消除陌生感并熟练起来。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回过头去重新读读书上已经学过的相关概念,这既可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又对新课的学习有帮助。

  2、提高复习效率

  到了复习阶段,同学都会拿到一本《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它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同学进行总复习的依据。“基本要求”中的有些内容若平时的教学中落实不够,如画实验仪器示意图,要在复习时补上。另外,基本要求上的习题都是专家精心设计的,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中化学酸碱盐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 关于初中化学酸碱盐

  时间过得很快,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想要了解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整理归纳”,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1、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酸、碱、盐的溶解性

  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3、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4、酸与碱的通性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