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一词,应是源于古代。在战争频繁的年代,胜负总是那样引人关注。对于胜利之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仁慈的将领们认为,胜利的最高标准应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稍微残暴一些的领导者则会为取得胜利不惜极尽一切手段。到底何为胜利,又该如何取得胜利,人们至今还不能统一说辞。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来源于一部影片。影片的最终任务是消灭超越人类的生物。对于制胜的手段,因为意见的分歧,人类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派别。一个主张不惜一切代价,不惜扩大牺牲,为了取得最终胜利,甚至可以像敌人一样泯灭人性。另一支队伍却极力反对,他们的目标是以最小的伤害,换得最大的收益。想要以正义的力量去感化和改变敌人,实在不行也应该选择智取而不是强攻。他们反对用同胞的鲜血去浸染胜利的徽章。
或许大家都会觉得一定是仁义的一方最终得胜,但是影片的发展没有像一般的剧情那样继续下去。最后的胜利得益于两方的合作。也许大家会惊愕,会质疑导演以及编剧的能力,觉得这样的结局并不完美。但是,现实从来就不是完美的。影片的遗憾恰恰反映了真实的缺陷。一味的求全和过度的残暴,都不能获得胜利。
对于两方的想法进行思考之后,我得出了个人的观点。现在且将仁义一方设为正方,另一方设为反方。
首先,对于反方胜利为首的观点,我并不赞同。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本身具有的人性。为了战胜非人的对手而抛弃为人的人性,即使侥幸胜利了,也不再是属于人类的胜利。虽然出发点是为人,但是最终却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变成敌人的继承者,这样一样,岂不是要自我了断才能成全自己的初衷?这样轻易就推翻的逻辑,可以不必坚持。
而从人类的角度出发,坚守仁义的正方,则被称为理想主义者。对他们的评价,在剧本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什么都不想失去的人,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这句话用来形容仁义派确实在理,因为他们总会有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相信虚幻的力量,依赖仁义的号召,过度情绪化,极易失去战争的先机,常常都是被动作战。在战争过程中,总是聚焦于己方的损失,每一步都小心谨慎,犹犹豫豫的时候,总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就因为这样,仁义的最后也是那样悲壮惨烈。
其实归根到底,两方的弱点都是太过片面化。前者太过理性,后者太过感性。理性的分析固然重要,但是缺少一味人情综合,只会显得偏激凶残,让人难以理解接受;而感性的做事的确让人喜欢,但是没有理性的指导,也只会无为而终。影片的结局正是人类正确的选择,只有感性的思维加上理性的逻辑,才让胜利成为可能。
感性地看待生命,理性地分析局势,让美好与正义相拥,才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真正胜利。
【作者:浅。宇。凉】
原创作文,版权归作者及留学群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随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