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留学群推荐专题“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篇1
今天教师节,上了一堂开头颠簸,结尾愉快的课。
上的是六年级的《郑成功》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后先出示的字词,由于我前一天不在,没有及时布置预习,再加上字词本身就有难度,孩子们学得不是很顺。慷慨激昂中的慨学生咬字模糊;徭役两个字部分后进生都不会读;还有蔽、隅、耙后面几个我都是单独出示的字,就是想真正检查学生们认不认识这个字,而不是凭朗读的一点印象去读。在纠正完字音后,我再让他们组词,由遮天蔽日随机理解了文中的风帆蔽空,还有不理解的打上问号,文中学习。比较扎实的学完了字词,接下来的朗读倒是流利多了。由此看来,即使是六年级,该抓字词的时候决不能放松。
学习课文1-3小节时,我原先的教案是让学生直接找出能体现郑成功英雄气概的语句(第三小节),再从后往前学。但实际操作时,我发现第一小节就是我这个教案步骤的自然过渡: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和以往不同,我让学生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而不是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学生的答案除了民族英雄就是福建省南安县,大部分学生的眼球一下就被这民族英雄给吸引过去了。学生们在说他们画这个词的理由时说出了民族英雄是一种极高的评价,由此我再引导学生往下找出能体现郑成功英雄气概的语句,看起来就更加顺理成章,学生对民族英雄也有了一份更多的期待。
下课时,回头想想,偶尔也该改改常用的教学模式,多试试其他方法,使课堂教学减少些生硬,更加流畅自如。
反思2:
本科教学,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引导抓住各段的关键词句,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品味,体会到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和品格,并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充分表达出来,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复述时,要求学生条理清楚,完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积累平时也不太注意人物动作,表情,细节描写不太成功。
《郑成功》教学反思3
教学完《郑成功》这一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抓住课文语段,引导学生感悟郑成功的人物形象,谈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引导学生想象等,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2、在不同语段学习的过程中,扣住学生的感情线索展开教学,学习第2自然段,突出恨透,学习第三自然段,激发出慷慨激昂,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出激动的心情,学习第5自然段,激发出大快人心的心情,学习第6自然段,激发出高兴的心情,学到最后,要激发产生敬仰、崇敬之情。这样,学生才能用心去读,用心去悟,才能荡起情的涟漪,受到感染。
反思4:
教学设计好后,还要有好的实施过程。这篇课文在选定之后的两三天内,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以上的设计就是在这一遍一遍读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比如终于这个词,我在朗读时尝试着用各种不同的语调去读,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词蕴涵的感情十分丰富,它写出了郑成功周密的准备,道出了台湾同胞长达38年的苦难,暗含了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刻到了,预示着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再比如英勇这个词,在朗读中我发现第四小节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写郑军官兵英勇的,而且细细品味发现,每一句话反映英勇的内容又是不同的。第一句话,写荷兰侵略者负隅顽抗,告诉我们英勇就是不畏强敌;第二句话,写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冲去。写出英勇就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