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字样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随着“新课标”理念和“大语文”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国这一传统的语言艺术对青少年思维训练、品德教育、审美陶冶的影响,属对这一学习语文的途径也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近两年来,对联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考查内容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其考查形式也是多姿多彩。下面我们就其解题策略、题型归类和训练示例作些简析。
一. 解题策略
1.要了解特征。对联是由对称的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语句,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般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和承接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相应位置上的词要词性相同。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节奏也应相合。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还要求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或平仄等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2.要掌握步骤。解答对联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其次要仔细分析,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第三要联系对联的基本特征,反复揣摩已知信息,联系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纵向、横向或纵横交叉地进行比较。最后是筛选过滤思索的结果,准确表达。
3.要储备名联。对联种类很多,可简单划分为春联、楹联、堂联、寿联、婚联、挽联、题赠联、自勉联、名胜古迹联等。其风格各异,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丽;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有的幽默隽永,有的讽刺辛辣。生活中处处有对联,对联苑囿中的名联不胜枚举,平时我们要多留心、多思考、多积累,这样就能够增强对对联的感性认识。
另外,平时要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融为一体,形成题感。
二.题型归类
中考语文对联题形式多样,有选择题、连线题、默写题等客观试题,也有填空题、赏析题、删改题等开放性试题,下面我们仅就命题角度做简单的归类与例析。
1.与名胜文化结缘
例1(2004年南京)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 石头城 对 燕子叽 朝天宫 对 阅江楼 凤凰台 对 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 对 莫愁湖 对 总统府 对 例2(2004年淮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古楚淮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洪泽湖、大运河等自然景观;有关天培、周恩来等历史名人;《西游记》在这里诞生,淮扬菜从这里扬名„„现在,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对出下联。下联的内容要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