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于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重视,很多学生纷纷选择出国留学,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留学群一起来看看中国当前的留学形势吧。
1、留学选择更理性
“中国学生及家长在进行留学选择时,留学国家和专业选择呈现‘多元化’和‘理性化’趋势。”对比2015年数据,白皮书发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留学大国”的中国学生申请比例都略有下降,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关注度在上升。
在专业选择方面,“学校排名”成为了学生的第二考虑因素,数值降至41%,而参考“适合的专业”进行院校选择,从去年的43%上升至46%,成为第一因素。高达77%的学生表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留学专业。这项数据表明了中国学生对留学的选择更加趋于理性化。
相比去年,在留学目的地选择中,对“教育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考虑占比明显下降,“国家文化”这一比较感性的留学因素正在上升,“语言环境”这一比较实际的留学因素也在上升。同时,学生在“感性”的同时依然保持“理性”,更加重视出国留学最直观的“语言能力提高”这一优势。此外,留学人群对“未来就业前景”与“提升外语能力”的需求较2015年都有所提升,对于留学的目的有了更明确的态度。
2、海归职场适应力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到祖国发展。调查显示,海归就业难的问题有所加剧。在回国后寻找第一份工作花费时间上,有40.3%的人在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36.8%的人在一个季度内找到工作,远低于2013年调查的65.3%。
海归就业遇到的问题,一是社会关系网络不完善,特别是“弱关系”欠缺,47%的海归表示“国内的关系网络因在国外上学而断裂”;二是由于中西方学期制度的差异,留学生的求职时间与国内企业的招聘时间发生错位;三是留学生在出国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训练,导致其毕业时不知道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四是海归的相对优势减弱,29.7%的海归表示,“专业技能与国内名校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
“海归在初入职场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表现为工作满意度偏低。”海威时代总裁俞仲秋表示,虽然有36.4%的海归选择满意,但近10年来毕业的海归有46.4%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的仅有1.2%。这一结果并不特别出人意料,因为仅有58.4%的新一代海归就业岗位与其所学专业对口。
在就业者群体中,76.5%的海归回国后有跳槽的经历,在跳槽的频率方面,2年内跳槽的占主流,人数高达39.5%,3至5年跳槽的海归占28.8%,5年以上再跳槽的仅占8.2%。
3、留学生购买力强
中国留学生境外消费的特点和趋势,反映了该群体的留学财经素养。维萨国际组织根据银行卡消费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留学生在2015年的境外交易额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这些国家交易额的占比超过3/4,而这几个国家同时也是中国学生主要的留学目的地国家。
调查显示,线上交易已经从方方面面渗透进了中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因为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互联网商务以及移动商务都已经非常成熟,不仅品类齐全物美价廉,而且健全的消费者保护条款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