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关于"观后感"的多个方面。您对撰写观后感的心得有多少呢?观看喜欢的电影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而观看时所产生的想法更应该被珍藏。在这个时候,我推荐大家在看完电影后动笔写下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可以围绕基本观点展开,写一些客观事实,阐述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这样,我们可以将此页收藏起来,方便日后回顾和查看!
东京审判观后感 篇1
偶然的机会,**了老师在课堂上放的电影《东京审判》,让我对这部影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下,我又把整部电影完整的看了一遍。可以说,我是含着热泪看完这部影片的。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6年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尊严扞卫国家权益的故事。影片开始时,梅博士在审判期间与韦勃就座位问题发生争执。座位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关系非常复杂。当时,中国作为一个胜利的国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位列第三,梅博士以自己的坚持,为祖国赢得了应有的权益,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并不认为自己被中国打败,所以他们不接受中国人。他们认为自己被美国打败了,所以他们对美国和中国的态度是完全相反的。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士道的国家。在他们看来,只有赢家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直至今日,他们都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关于现在的我们如何对待日本的问题上,我想说人民是无辜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战争是日本的执政者挑起的,而普通的人民则是受到**的蛊惑,据说当时日本**鼓励本地青年参军的时候,并没有说明实情,导致有好多日本青年来到中国,看到打死杀戮的时候,导致了精神奔溃。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中日问题。我们必须在主权和国家尊严上强硬,但在其他方面必须灵活。
东京审判观后感 篇2
人们一直认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签署的投降协议以为着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而事实上, 《东京审判》证明我的想法太过肤浅。
是在一种沉重而肃穆的气氛中缓缓揭开了序幕,黑底白字,简洁而富有历史的韵味,主人公有力而深沉的叙述,带人走近了那段仿佛已经在记忆中淡去封沉的历史。影片的开头缓缓滑过战后日本的废墟,远远没有废墟的荒凉和悲伤,只有悲伤,关于死亡,关于绝望。影片的格调一直是缓慢而紧凑的,从法官梅汝璈先生严词对座次席位的争夺开始,影片便弥散着那个时代真正中国人的骨气,想起梅汝璈先生严词声明,想起他沉毅而坚定的面容,我似乎可以感知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人背负那段惨痛历史的沉重与叹息,想起中学时学过的课文,始终觉得现代的我们说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的话始终比较疲软,然而在那一刻,看着梅汝璈先生坚定而清澈的目光,我忽然觉得那句话是如此的鲜明突兀,掷地有声。
审判开始了,却推进的那样缓慢,大国的压力隐约的弥散在这个本该是绝对公正的殿堂,唇枪舌战,战犯们或自信满满或软弱无力或平淡无奇的无罪宣言随着辩护律师的理屈词穷恼羞成怒而分崩离析,倪征燠先生的辩论无疑是一个亮点,那样的义正词严,那样的睿智敏捷,让那些或傲慢自大或装傻充楞的战犯们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在电影中,始终穿插着法庭与社会,生活与战争,战争的阴影不仅仅笼罩在中国的头顶,更在日本百姓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无论是高呼小日本鬼子反战的日本军人,还是与中国人相恋的日本记者,又或是依旧为军国主义疯狂的日本青年,太多年的岁月,太多时光的阻隔,本来是繁花锦蔟和乐融融的生活因为战争而变得苍白,无论是谁,战争都给他们以阴影,带走了青年的意气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