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做好准备迎接心理咨询师考试了吗?留学群诚意整理“2017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知识点:态度”,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7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知识点:态度
一、态度:个体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特点:a内在性b对象性c稳定性
二、态度的成分:C(认知)、A(情感)、B(行为倾向)统称为态度的ABC 模型.一般是三者协调的。不协调时,情感往往占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和行为倾向。
三、态度与价值:
态度来源于价值,价值是态度的核心。个体的态度取决于这一对象的价值。价值大小决定态度程度强弱。
不同点:a价值观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易转变。B价值观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
四、态度的功能:工具性、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功能。
五、态度的维度(属性)
1.方向:即态度指向,个体对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或是否定指向。
2.强度:即态度方向的程度。
3.深度: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
4.向中度:某种态度在态度体系及相关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5.外显度:个体态度在其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的外露程度
六、态度的形成:
美国的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1.服(依)从: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体总是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受外因控制,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
2.认同: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主动趋同于对象,情感因素起明显作用,认同依赖于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
3.内化: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称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内化是个体原有态度与所认同的态度协调过程,是以理智,即人之成分为基础的。
七、态度转变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某种信息或意见而引起变化。态度转变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
八、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
传递者→沟通信息→目标(接受者)←情境
1.传递者:(1)信息的传递者:威信与接受者的相似性都影响他提出的信息的说服效果,均成正相关。(2)传递者的立场
(3)说服的意图:a.认为传递者刻意影响他们则不易改变态度b.认为传递者没有操纵自己的意图,心理上没有抗拒,对信息的接受较好,易于转变态度。
(4)说服者的吸引力: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因而容易接受他的说服。
2.沟通信息:(1)信息差异:a.传递者的威信较高,差异越大,引发的态度转变就越大。b.传递者的威信较低,差异适中,引发的态度改变也较大。
(2)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