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李会
夫子庙
夫子庙,一直是许多学子心目中的圣地,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去夫子庙看一看。下面是由作文网为您准备的两篇《夫子庙》作文。
篇一:夫子庙
2月7日,爸爸、妈妈、妹妹和我一起去夫子庙玩。那里游玩的人可真多,简直就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啊,所有的男女老少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尽情地享受着传统佳节带来的欢乐!真是热闹的不得了。每条大街小巷都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把夫子庙打扮得红红火火,节日的气氛更显的深厚!
我们走在熙熙攘攘在大街上,各种小吃散发出的香味,让你嘴谗的口水都流了出来,各式各样的节日礼品摆满了大街,真是琳琅满目啊。特别是漂亮的灯笼挂满了大街的两边,像两条宽宽长长的彩带飘扬在大街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荷花灯笼,对妈妈说:“去买个荷花灯笼吧。”我们挑来挑去,选中了两个很大很红的灯笼买了下来。手中挑着红红的大灯笼,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走了一会儿,看见前面有一个人在卖糖稀,我们姐妹俩就买了两个,一个是浇的是马,另一个是浇的是蝴蝶。一边走,一边吃,感觉甜甜的。走了很长时间,感觉累了,正好旁边有个麦当劳,我们就去麦当劳休息了一会儿,顺便买了几个冰淇淋,一边休息,一边吃。感觉休息的差不多,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一天过得太开心了!
篇二:夫子庙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我小时候对夫子庙的第一认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如果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曾经来过南京,但是没有去过夫子庙,那真是等于白来了!
夫子庙是南京的着名景点,历史悠久。夫子庙靠着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就像中国的长江与黄河一样。秦淮河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水里不时跃出来可爱的小鱼,坐在夫子庙的画舫上看风景,别有一番滋味。
看夫子庙,一定要在晚上来。这时夫子庙灯火通明,霓虹灯五光十色,把城市的上空找的宛如发生了极光一般,十分华丽,此时此刻,人们也不顾着夜晚的疲惫,都来夫子庙闲逛。饿了?哈哈,没问题!FOLLOEME!鸭血粉丝汤,鸡汁汤包,羊肉串,不够再去KFC!麦当劳也有!还有南京的臭豆腐等经典小吃……对了!还有盐水鸭!盐水鸭可是南京的特产!欢迎品尝!盐水鸭的其中一种叫桂花鸭,在盐水鸭的层次上精益求精,含着桂花的清香。夫子庙当人不是“二号狮子桥”光是吃,也有许多时尚的商铺任你逛。当然,你的眼球也是不会闲着的,夫子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古建筑,蕴含着老南京风味,那墙壁上的精雕细刻,屋顶的绚丽国花纹,美不胜收。还有,那夜晚的秦淮河也更是美丽,那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繁星点点的夜空,绿树,建筑,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灯光,把秦淮河照的五彩缤纷。
到了元宵节,夫子庙更是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里都有卖花灯的小店,有可爱的兔子灯,古老的走马灯、孔明灯。除了花灯,在元宵节那几天里,夫子庙里还有许多的元宵店。元宵有大留学群有小,大的里面有芝麻,小的泡糖水,都十分好吃。
我们相信,不仅视夫子庙,更是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未来会更加美好!
推荐阅读:
高三语文寒假阅读:孟庙的树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留学群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孟庙的树
孙继权
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
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带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
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孟子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洞槐望月”。
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 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些柏和桧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些老树有的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
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众多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地上落满柏子。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游人很少。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些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这些鹭在这儿不知生活多少年了。它专吃活物,以微山湖中的鱼虾为食。成鹭每日往返庙与湖之间,衔鱼叼虾,哺育幼雏,繁衍生息。夏日,游客会不时在柏树下发现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鱼虾,那是灰鹭在饲喂幼鹭时不慎落下的。
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
杨绛:大王庙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那年,我在北京女师大附属小学上学。那时学校为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的女学生创出种新服装。当时成年的女学生梳头,穿黑裙子;小女孩子梳一条或两条辫子、穿裤子。按这种新兴的服装,十二三到十五岁的女学生穿蓝色短裙,梳一条辫子。我记得我们在大操场上“朝会”的时候,老师曾两次叫我姐姐的朋友(我崇拜的美人)穿了这种短裙子,登上训话台当众示范。以后,我姐姐就穿短裙子了,辫梢上还系个白绸子的蝴蝶结。
那年秋大,我家从北京迁居无锡,租居沙巷。我就在沙巷口的大王庙小学上学。我每和姐姐同在路上走,无锡老老少少的妇女见了短裙子无不骇怪。她们毫不客气地呼邻唤友:“快点来看呶!梳则辫子促则腰裙呶!”(无锡土话:“快来看哦!梳着辫子系着裙子哦!”)我悄悄儿拉拉姐姐说:“她们说你呢。”姐姐不动声色说:“别
理会,快走,”
我从女师大附小转入大王庙小学,就像姐姐穿着新兴的服装走在无锡的小巷上一样。大王庙小学就称大王庙,原先是不知什么大王的庙,改成一间大课堂,有双人课桌四五直行。初级小学四个班都在这一间大课堂里,男女学生大约有八十左右。我是学期半中间插进去的。我父亲正患重病,母亲让老门房把我和两个弟弟送入最近的小学:我原是三年级,在这里就插入最高班。
大王庙的教职员只有校长和一位老师。校长很温和,冻红的鼻尖上老挂着一滴清水鼻涕。老师是孙先生,剃一个光葫芦瓢似的头,学生背后称他“孙光头”。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打学生,最爱打脑袋。个个学生都挨打,不过他从不打我,我的两个不懂事的弟弟也从没挨过打,大概我们是特殊的学生。校长不打学生,只有一次他动怒又动手了,不过挨打的学生是他的亲儿子。这孩子没有用功作业,校长气得当众掀开儿子的开裆裤,使劲儿打屁股。儿子嚎啕大哭,做爸爸的越打越气越发狠痛打,后来是“孙光头”跑来劝止了。
我是新学生,不懂规矩,行事往往别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贼”(北京称为“官、打、巡、美”),我拈阄拈得“贼”,拔脚就跑。女伴以为我疯了,拉住我问我干什么。我急得说:
“我是贼呀!”
“嗨,快别响啊!是贼,怎么嚷出来呢!”
我这个笨“贼”急得直要挣脱身。我说:
“我是贼呀!得逃啊!”
她们只好耐心教我:“是赋,就悄悄儿坐着,别让人看出来。”
又有人说:“你要给人捉出来,就得挨打了。”
我告诉她们:“贼得乘早逃跑,要跑得快,不给捉住。”
她们说:“女老小姑则”(即“女孩子家”)不兴得“逃快快”。逃呀、追呀是
“男老小”的事。
我委屈地问:女孩子该怎么?
一个说:“步步太阳”(就是古文的“负暄”,“负”读如“步”)
一个说:“到‘女生间’去踢踢毽子。”
大庙东院是“女生间”,里面有个马桶。女生在里面踢键子。可是我只会跳绳、拍皮球,不会踢键子,也不喜欢闷在又狭又小的“女生间”里玩。
不知谁画了一幅“孙光头”的像,贴在“女生间”的墙上,大家都对那幅画像拜拜。我以为是讨好孙先生呢。可是她们说,为的是要“钝”死他。我不懂什么叫“钝”。经她们七张八嘴的解释,又打比方,我渐渐明白“钝”就是叫一个人倒霉,可是不大明白为什么拜他的画像就能叫他倒霉,甚至能“拜死他”...
孟姜女庙的对联
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认为该故事出自战国时期。
据说庙东南4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个大字。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才能读出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范喜良(卫辉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孟姜女庙的长联解读:
海水朝 朝朝朝 朝朝朝落 ( 朝 有时作潮)
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luò
浮云长 长长长 长长长消 ( 长 有时作常)( 长 有时作涨)
fú yún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这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奇巧楹联。它运用汉字的一字双音和通假借读。
出于对孟姜女的敬仰,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建有孟姜女庙,而山海关孟姜女庙则以其古朴典雅,依关面海别具一格。更以其前殿那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著名对联而名闻天下。
这副对联相传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叠音叠义,描绘了海潮涨落,浮云长消的自然景象,显示了自然界变幻多姿的景色,读后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是自然?或亦是人生!
此联的喻意令人深思,而对联的断句则更妙趣无穷,反反复复,重重叠叠,耐人寻味。其读法已有多种,下面列出几种,虽类似文字游戏,然其中亦不乏真趣。
推荐阅读:
陕西三原城隍庙导游词

三原城隍庙导游词系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所建,是陕西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此庙为宫廷式建筑,以对称的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四十多个单位建筑按主次布局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有三道门、四重牌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释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庙门前有引人注目的照壁,其南有重两万余斤的一对铁旗杆。庙内两廊有岳飞书"前后出师表"刻石。
三原城隍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以来,政府两次拨示整修,基本保持了原貌,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庙内,收藏和展示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余幢碑石。
相关阅读:
史铁生散文:庙的回忆
在我出生的那条胡同里,与我家院门斜对着,曾经就是一座小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史铁生散文:庙的回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的作文栏目。
据说,过去北京城内的每一条胡同都有庙,或大或小总有一座。这或许有夸张成份。但慢慢回想,我住过以及我熟悉的胡同里,确实都有庙或庙的遗迹。
在我出生的那条胡同里,与我家院门斜对着,曾经就是一座小庙。我见到它时它已改作油坊,庙门、庙院尚无大变,惟走了僧人,常有马车运来大包大包的花生、芝麻,院子里终日磨声隆隆,呛人的油脂味经久不散。推磨的驴们轮换着在门前的空地上休息,打滚儿,大惊小怪地喊叫。
从那条胡同一直往东的另一条胡同中,有一座大些的庙,香火犹存。或者是庵,记不得名字了,只记得奶奶说过那里面没有男人。那是奶奶常领我去的地方,庙院很大,松柏森然。夏天的傍晚不管多么燠热难熬,一走进那庙院立刻就觉清凉,我和奶奶并排坐在庙堂的石阶上,享受晚风和月光,看星星一个一个亮起来。僧尼们并不驱赶俗众,更不收门票,见了我们唯颔首微笑,然后静静地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如晚风掀动松柏的脂香似有若无。庙堂中常有法事,钟鼓声、铙钹声、木鱼声,噌噌吰吰,那音乐让人心中犹豫。诵经声如无字的伴歌,好象黑夜的愁叹,好象被灼烤了一白天的土地终于得以舒展便油然飘缭起的雾霭。奶奶一动不动地听,但鼓励我去看看。我迟疑着走近门边,只向门缝中望了一眼,立刻跑开。那一眼印象极为深刻。现在想,大约任何声音、光线、形状、姿态,乃至温度和气息,都在人的心底有着先天的响应,因而很多事可以不懂但能够知道,说不清楚,却永远记住。那大约就是形式的力量。气氛或者情绪,整体地袭来,它们大于言说,它们进入了言不可及之域,以致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本能地审视而不单是看见。我跑回到奶奶身旁,出于本能我知道了那是另一种地方,或是通向着另一种地方;比如说树林中穿流的雾霭,全是游魂。奶奶听得入神,摇撼她她也不觉,她正从那音乐和诵唱中回想生命,眺望那另一种地方吧。我的年龄无可回想,无以眺望,另一种地方对一个初来的生命是严重的威胁。我钻进奶奶的怀里不敢看,不敢听也不敢想,惟觉幽瞑之气弥漫,月光也似冷暗了。这个孩子生而怯懦,禀性愚顽,想必正是他要来这人间的缘由。
上小学的那一年,我们搬了家,原因是若干条街道联合起来成立了人民公社,公社机关看中了我们原来住的那个院子以及相邻的两个院子,于是他们搬进来我们搬出去。我记得这件事进行得十分匆忙,上午一通知下午就搬,街道干部打电话把各家的主要劳力都从单位里叫回家,从中午一直搬到深夜。这事很让我兴奋,所有要搬走的孩子都很兴奋,不用去上学了,很可能明天和后天也不用上学了,而且我们一齐搬走,搬走之后仍然住在一起。我们跳上运家具的卡车奔赴新家,觉得正有一些动人的事情在发生,有些新鲜的东西正等着我们。可惜路程不远,完全谈不上什么经历新家就到了。不过微微的失望转瞬即逝,我们冲进院子,在所有的屋子里都风似地刮一遍,以主人的身份接管了它们。从未来的角度看,这院子远不如我们原来的院子,但新鲜是主要的,新鲜与孩子天生有缘,新鲜在那样的季节里统统都被推崇,我们才不管院子是否比原来的小或房子是否比原来的破,立刻在横倒竖歪的家具中间捉迷藏,疯跑疯叫,把所有的房门都打开然后关上,把所有的电灯都关上然后打开,爬到树上去然后跳下来,被忙乱的人群撞倒然后...
南京夫子庙游记
篇一:南京夫子庙游记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决定去夫子庙参观。
来到夫子庙,许多小树张开绿色的巴掌,欢迎我们的到来。
庙院正中树立着一个高达四米的孔子铜像,他披着红色的大披风,看上去十分神圣。他身下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也披着红披风。他们当中有许多有才能的人,有能言善辩的宰我,曾被孔子批评为“朽木不可雕也”,但他热爱读书,终究成才了,他手里拿着书卷。有拥有卓越外交才能的子贡,他善于经商,曾资助孔子周游列国,他手里捧着一对鲤鱼……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守护着恩师。
志愿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教我们如何向孔子行拜师礼:左手四根手指放在右手四根手指上,大拇指回扣,形成左四右五的形状,它代表了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我们讲形成左四右五的手势放在胸前,向孔子三鞠躬。他有着三千子弟,奉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教出的贤人就有七十二个,真是一个伟大的好老师啊!
我们还放了莲花灯,金黄的烛光在水面上轻轻摇曳着,照亮了水面,真是美妙极了。莲花灯底下放了五个盘子,上面分别写着美好的祝福,堆满了硬币。我也向妈妈要了几枚硬币,轻轻一投,中了!
正值孔子文化周,在大殿两侧的长廊里,我们还体验了“朱砂点福”、“编平安结”、“投壶问礼”、“击鼓夹币”等活动。
我站在千年的大成殿前,静静地聆听着历史的声音。我希望能传承古老的智慧和祝福,让我的学业更上一层楼。
篇二:南京夫子庙游记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南京夫子庙玩,夫子庙这几天可热闹了。
早晨,我们去车站坐公共汽车至南京,然后转地铁在三山街下。出站后,我们来到羊肉汤馆找个地方坐下来,点了一份羊肉汤和两份羊脑汤,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过后我们朝夫子庙走去。
夫子庙的街巷错综复杂。道路两旁都是商店,有卖木剑的,有卖羊肉串的,有卖奶茶的,有卖花灯的,还有卖动物糖的。我对动物糖特别感兴趣。只要花五元钱,转动转盘,转到什么动物,师傅就会当场为你制作出动物糖。我的运气真不错,转到了老虎。只见师傅手端汤勺,上下翻飞,不一会,一只老虎便成了。
又逛了一会,我看到了一件心爱之物,它是一把黑色的充气锤,上面写着“1000吨”,样子胖乎乎的,跟我很像,特别有趣。我吵着要爸爸给我买,爸爸经不住我的软磨硬蹭,最终同意了,我开心极了!
篇三:南京夫子庙游记
正月十四,又适逢开学第一个星期六我们一家三口乘车来到夫子庙游玩。
刚一到夫子庙正北面就看到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南京夫子庙”五个大字,牌匾下面还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使得牌匾上的字变得更加灿烂耀眼。我们沿着牌坊下的道路跟着蜂涌的人潮边走边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绚丽多彩的花灯。
来到正中间孔子庙门口,只见大成殿发出万紫千红的光,好奇的我便走了进去。一进门,我就看见正中央放了一个用青铜做的孔...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