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为你带来[建筑企业“无资质”时代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一级建造师考试频道查看相关资讯,可按Ctrl+D收藏频道!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自2014年以来,住建部与有关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逐步对企业资质做“减法”。
2014年,专业承包资质类别由60个减少为36个,其中19个专业承包资质直接取消
2015年又取消了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墙4个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
2017年4月13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的相关申请,园林资质正式取消。
除此以外,建筑防水工程和防腐保温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和电子工程等20余项建筑专业资质已被合并。“无资质”时代是大势所趋还是大家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取消、合并资质,为建筑业带来哪些影响?
近年来国家逐步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取消、合并引起了业内的激烈反应。
部分企业认为,原来的资质取消后应该尽快申请新的资质,比如部分园林绿化企业进而转向申请市政工程资质。也有企业觉得少一些“鸡肋”资质能减少每年企业资质维护的成本。
资质取消后,各级住建部门相继出台了配套政策,调整项目招标要求,对经营范围、人员要求、业绩要求进行了强化。从某种程度上强调了投标企业在人员、业绩上的储备。这一调整无疑对原先资质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企业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原先资质优势明显的大型企业来说,今后工作重点也将落在资金流管控、行业信用评分、企业内控管理等方面。
可见行业对于淡化企业资质的反应不一,对于企业资质的依赖程度也不尽相同。
资质管理体系,“推倒重来”不现实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现行的分级分类资质管理体系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其历经30余年的运行与发展,已成为一个维系市场运行相对稳定的体系。虽然在深入推进“放管服”大背景下国家正大力推进行业资质体系改革,但推倒原有分级分专业资质体系并创造一个全新的体系尚需时日。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现有资质管理体系下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如挂靠企业资质、人员证书挂证等问题,我国现有资质体系最大问题是分类过多,分级不合理。
于是在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探索从主要依靠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实施市场准入,逐步转变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工程担保、保险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市场优胜劣汰。
目前,有关取消、合并资质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目前取消和合并的资质实为国家对“不必要”的专业资质进行了清理,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现有资质体系要推翻重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原司长吴慧娟曾在公开场合强调:“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是改革方向”。也就是说,企业资质和个人资质“双轨”运行的格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改变,换句话说,“轻资质”和“双轨”将是主旋律。
“无资质”在将来,会不会成为现实?
纵观全球,采用分级分类资质管理以外的其他模式同样可以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美国、英国、日本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