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观后感 篇1
“做教员就是要为人师表,是表率的表,是思想和行为的表率。”在一个简陋的小学堂里,毛润之激动地为孩子们讲道:“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战争,就是要愈败愈战,为中国崛起而战。”影片的最初,以此幕情景为契机切入,引出了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其中有一段,润之与萧子升等人在雨中畅淋,何胡子有感而抒:“江江江,盖其有情既无情,风雨呼啸,直射湘江,闻墨四水,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从师万里外,访友入文渊!”
不久后,润之乘船去武汉,为赴法留学之事北上,并探望恩师杨昌济,临走前,孩子们都奔来为这位仅当了两个月零七天的教员送行。怀揣着救国为民的热切希望,润之一行人来到了北京。
“一个人要有自己信仰的主义,树立一种贯穿自己一生的思想,一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可以,但牺牲自己的主义不可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再回想,杨老当年讲授课业时所道的话语,润之心中思绪千万。
毛润之第一次见到李大钊先生的场景,十分有趣,先生正依着润之写的强健体质的的书作相应的运动,正谓是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欲救国,必先提倡武风,强健民族之精骨,最终实现挽救民族之危亡之大愿景。
再便是,胡适先生正在为学生们授课,一番陈词,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冲进学堂的一个学生带来了‘喜讯’——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了然而一战的胜利,却未能让润之和各位革命有识之士舒展愁颜,中国的局情却是愈发复杂,不容人丝毫懈怠。
《湘江北去》观后感 篇2
记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个哈姆雷特;不是每部电影一定要拍成你幻想出来的那种形态才是好电影。你看不惯这种类型的电影,看不惯猪脚什么的,可以自由换选,别出口成喷!你爸妈不需要你这样的孙子!!知道你喜欢看岛国片,没事,街道有片摊,你还可以进H网站,求种妈。你们出口成喷,只能怪你爷爷和你外婆,养不教,谁之过??
大家有或者没有政治偏见,与我无关,但对于一部电影,不应该将过多的政治偏见代入其中而影响自己的喜好。就像陶斯咏所说“道不同,不与为谋;但道不同,不碍为友”,你可以不赞同政治上的东西,却也不能因此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就我的感觉来说,此片已经很努力的去追求真实,于是我们听到了一口韶山音,还有到处的长沙普通话。
情节上,虽然有些朴实平淡,连贯性也不是很好,但相较建党而言,好上太多了,至少是部完整的电影。
电影何辜?!如果抛不开政治偏见,也请至少看完了再来评。
英烈何辜?!影片里的人物,毛泽民、杨开慧、何叔衡、蔡和森、向警予等先后牺牲,他们的鲜血难道就是为了今天的冷嘲热讽?
我不是五毛,我也不是枪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湖南人,请不要喷我,谢谢。
《湘江北去》观后感 篇3
《湘江北去》观后感(一)
姚悦悦
看到标题,这部电影便深深吸引了我。那首《沁园春·长沙》至今仍印在脑子里,那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不禁令人浮想出在寒秋中,在橘子洲头傲然独立,看湘江北去,抒发壮志豪情的青年毛泽东的影像;而那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也令我热血沸腾,仿佛一下便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拯救中国。
这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