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夯实根基,突出语文能力,彰显语文之“本”
2013年四川卷,注重了选材的科学性和原创性,注重了选材的正向效应和功能作用,确保了高考选拔性考试的公平公正。在试题的命制上,以能力立意,有效保证了高考试题的质量和检测效能。教材、现实生活、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精粹时文、时事热点、心灵体悟,精神觉解、四川元素等等方面的选材和试题设计以及能力蕴涵,着力于“夯实两大根基,强化三种能力,回归语文之本”。两大根基是读书和生活,三大能力是新课程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语文之“本”,是语文的本真滋味,语文的本体特征,语文的本质属性,尽在“阅读、思考、表达”的具体落实之中。
2013年四川卷,语言文字运用,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古代诗文阅读,既注重了文言层面的字词理解,也注重了文言内里的文学性和文化性的理解和思考。现代文阅读聚焦于“文学、文化、文明”。论述类文章着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在侧重考查考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的同时,还引导考生思考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作文引导在“存在、生活、生命”层面辩证思考,通过“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让考生领悟“稳中求变”和“变中求稳”的生活道理,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以精神奠基。
试卷第1、2、3、4题,考查考生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第19题的访谈,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第20题续写,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第5、6、7题的论述类文章阅读,第12题的简答,着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古诗鉴赏13题,散文阅读的15题、16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17题、18题、21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认识思辨能力、论述能力、表达能力。
二、注重学科特性,突出审美体验,彰显语文之“美”
2013年试卷彰显了语文的学科特色,突出了语文学科特有的审美韵味。首先,在选材方面,文质兼美,文化蕴藉丰厚。如论述类文章选取了明代花鸟画发展历史的论述,语言严谨而优美;文学类文本《负重的河流》语言充满激情,描写细腻生动,意味深长,震撼力强;文言文阅读的《金履祥传》,语言朴实,文字简洁,叙述清晰,传主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古诗鉴赏所选诗歌语意深沉,情感丰厚,耐人品味。其次,在试题的表述方面,试题指导语和具体要求简洁明了,清晰准确,给人以清爽之感。三是在考查考生的能力方面,特别注重对考生审美能力的考查。如论述类文章,涉及到文学艺术风格、艺术创新等;《负重的河流》较为集中地考查了考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既涉及到个别语句的鉴赏,也涉及到一个文段的鉴赏以及全篇的整体性阅读感受,如第15题、16题,17题,18题;古诗鉴赏侧重考查考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作文则体现了对于“美丽人生”和“生活(生命)之梦”的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
三、注重生命成长,突出人文关怀,彰显语文之“人”
首先,试题的整体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语言知识的考查注重“常见常用”。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不在概念、学科知识上设置障碍。文言文所选人物传记这种文章体式,文言文断句的《论语》文段,古诗的作者苏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