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考是“斗智斗勇”,那么填志愿的过程就是一个“智者见智”的较量!留守还是出走,听从父母安排还是坚持自己兴趣,去好学校做凤尾还是去次一点的学校做鸡头,面对诸多现实问题,考生们该如何选择?套用网友一针见血的评论“两年以后别怀疑,现在流下的汗与泪,都是当年填志愿时脑子进的水”。所以,正在为填志愿纠结的亲们,请慎重! 关键词1:城市
留守VS出走
正方:迟早要回来为何要离开
从进入高三到分数线出来,毕业于铁一中的奚奚一直坚持自己不会去外省上大学,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第一,饮食气候差别太大难适应;第二,即便外出上大学,最后还是回广州工作,离开不如留守。高考分数过了重本线,奚奚说,她已经确定了,志愿全部填报省内的大学。
同时,许多家长也坚持不让孩子去外省,他们认为比广州更好的城市没几个,出去没必要。
反方:趁着年轻去外面看一看
三个小时直抵西安游古城,趁着周末去洛阳,走走停停,发微博晒游记秀美食,这是刘若曦的生活。
去年从二中毕业,她的分数刚好达文科重本线589分,她超乎家人预料,将志愿瞄上郑州大学,最终如愿录取。
在她看来,大学四年不仅是用来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阅历的积累的过程,外出上大学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声音
“在火车站、飞机场、高速路遍地都是的今年,距离已经不是问题,选一个交通便利的城市,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也不错!”
——郑州大学学生刘若曦
关键词2:专业
热门VS冷门
正方:知名度就是生命力
考完高考之后,毕业于某示范性高中的小陈就和父母为挑选专业苦恼,擅长数学和物理的他一早便将这两个专业排除在选择之外:“我不准备当老师,学这两个专业怎么找工作?”
同为毕业生的网友@爱上孙悟空也为挑专业苦恼,对着厚厚一本《报考指南》,他发微博直言自己选专业原则,“知名度就是生命力,没听过的专业一概‘PASS’。”
反方:专业冷热一线之隔
在最近蹿红网络的“四分钟说大学专业”的视频中,IT专业被描述为“从热带雨林变为地中海,只需要三年,以图为证。”
网友“银色力量”将这段视频转发到自己所在的班级QQ群,并告诉记者,这么做是为了建议群里正在为选专业而苦恼的同学,客观看待冷热专业,“专业冷热就是一线之隔,我选专业就不会去看这些,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声音
如今不少原来公认的热门专业已经出现了“就业荒”,甚至成“鸡肋”,而不少考生避而远之的“冷门”专业因为竞争小,或是一只能成就未来的“金饭碗”。
——网友@大眼看世界
关键词3:决定
家长意愿VS自己兴趣
正方:经验之谈才靠谱
孩子今年参加高考的林爸,一直想让孩子接自己的班,学工科专业,然而孩子的兴趣却不在这方面,为此,林爸几乎和孩子吵了起来。
记者采访发现,因为专业选择而出现家庭“矛盾”的案例远不止一个,家长以过来人自居,他们的理由便是“我们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
此外,“子承父业”“家族专业”等因素也成为部分家长做主孩子专业的主要原因。
反方:我的未来我做主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