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让我们将这些心得记下来吧。在撰写观后感的时候,结构要分明,重点要落在"情感"上。您是否对如何书写对作品的观后感感到困惑呢?接下来是小编为您预备的“青春之歌观后感”的经验分享,合作是成功的秘诀,让我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
青春之歌观后感 篇1
《青春之歌》这部**,或许不为太多人熟知,也或许为很多喜爱那个年代文学的人所熟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那个时代的动乱对我们这些处于和平年代的人来说是陌生的,它只存在于历史课本的那些冷漠的字里行间,不曾被我们真正地理解与感受过。可是当我真正地读完此书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青春无价的激情,在激荡着热情与追索的岁月中,品读《青春之歌》,不觉倍加感慨。
**林道静与三人的情感历程,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见证了林道静从幼稚到成熟的心路历程。除了爱情,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革命的热情也是青年的标志。当青春有了爱和信仰,它就开始成长。
作为一个中心人物,林道静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女性的经历:逃避婚姻-同居-革命-成熟。这种看似难以理解的经历,是那个时代的客观存在。正如作品中所说,林道静崇拜芭蕾之母邓肯,她对爱情的追求也离艺术家很近:
他毅然离开了深深爱着她的余永泽,深深地爱上了革命青年卢嘉川。他把对革命的热爱、对青春的诠释和对卢嘉川的热爱融为一体。
《青春之歌》是一曲对青春的礼赞,歌颂那些为民族危亡而顽强奋斗的青年才俊。卢嘉川的身上,最能体现青春的热情与激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青春;江华,机智而又稳重的*员用自己的鲜血解读着青春;林道静,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成长和成熟,成为一名拥有坚定信念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和许多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迹,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虽与我们同龄,但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美好的憧憬。
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值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的“不堪一击”。面对一两次袭击,有的人选择醉酒,有的选择沉沦,有的甚至选择跳楼。他们真的那么脆弱吗?
他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现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他们不会再有后悔的感觉,但他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伤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青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短暂的,但正是因为它短暂才珍贵。青春就像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结尾。我们要做的就是演奏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一个篇章。
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燃烧激情,让青春的火焰永远蔓延。
《青春之歌》读后感【二】
《青春之歌》是当代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描写中国*领导的爱国****的优秀长篇**。**以“九一八事件”到“一二九运动”的北平爱国****为背景,描写了一群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