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雍正是怎么反腐的栏目,提供与雍正是怎么反腐的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廉政:雍正是怎么反腐的

雍正是怎么反腐的 雍正山西反腐 雍正廉政

  廉政:雍正是怎么反腐的

  历代,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兴盛的商业备受朝廷重视。尤其到了明清,山西官员已经占据朝中多数席位,而山西也因此屡现巨贪,成为反腐焦点。清雍正帝便以山西为起点推行“火耗归公”与“养廉银”的措施。

  京师大贾数晋人 太原门户危都城

  明代中后期山西社会经济便已有了极大发展,商业兴盛。而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也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山西矿产资源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当时已初具规模,这又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晋商逐步走向辉煌。晋南一带地窄人稠,外出经商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晋中商人当时已遍及全国各地,当时在北京便有“京师大贾数晋人”的说法,而在《广志绎》曾记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可见晋商之富。

  到了清代,晋商已成为国内最有实力的商帮。这一时期,晋商雄居中华,饮誉欧亚,在取得辉煌业绩、为山西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为腐败提供了标的物。

  山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北京成为都城后,太原便成为京师的门户,直接关系着京师安危。政府向山西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以确保山西的稳定。可在军饷方面却发生了五花八门的腐败现象,吃空额、冒滥军功成为军队中的一个常见现象。

  朝廷晋籍官员多 地方盘根错节广

  山西经济的崛起,为晋籍子弟读书入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深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许多商人会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应试,于是许多商人子弟由此走上了入仕做官之路。例如隆万年间的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的王崇古,万历时的首辅大臣张四维就是其中的典型,王家和张家都是大盐商。

  而山西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使一批熟悉地理的山西籍文臣武将迅速崛起。仅明代中后期晋籍官员中身为宰辅者便有5人,官至六部尚书、侍郎、都御史、通政使、总督、巡抚、总兵的高官则多达30人。而这仅仅是在中央,地方的官员尚未计算在内,由此可见其在政府中的比重之大。

  到了清代,随着山西经济地位和国防地位的进一步上升,使得晋籍官员在政府的比重较其他地区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而且清代高级官员,尤其是一二品的高官,一般都兼有商人、地主、高利贷者等多重身份,这使他们的社会关系变得格外复杂,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许多高官既是政策的执行者,同时又以手中的权力换取财富。

  此外在山西任职的官员的关系往往也是千丝万缕。如康熙朝噶礼贪污案中,噶礼就任山西巡抚时就与太原知府赵风诏及地方官员勾结,全然不顾民生,大肆贪污搜刮,相互勾结包庇,牵连官员人数甚广,最终查处的噶礼贪污一案官员人数达200余人。涉及范围之广、人数之多令人咋舌。而且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官员腐败形式多样:贪污受贿、买官鬻爵、横暴豪夺、敲诈勒索、经商牟利、渎职失职、盘剥百姓等。贪官们成为了利益群体、官官相庇,腐败呈现出集团性,使腐败之风迅速蔓延。

  推行“火耗归公” 山西作为起点

  雍正帝在位时一改康熙帝在位时对官场“潜规则”的态度,推行了一系列的反腐措施。

  雍正帝以山西为起点推行“火耗归公”与“养廉银”。由于地方官在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

与雍正是怎么反腐的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