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金刚经作者栏目,提供与金刚经作者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金刚经仪轨

金刚经仪轨 金刚经 金刚经诵读

【金刚经仪轨】


香赞

炉香乍爇(ruò)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nā)无(mó)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nā)无(mó)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净口业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


净三业真言

唵,嚩(wa)日(zhi)啰(la)怛(da)诃贺斛(hong)。

安土地真言

南无三满哆 母驮喃 唵 度噜度噜 地尾萨婆诃


普供养真言

唵,誐(ye)誐曩(na),三婆嚩,袜(fa)日啰(na)斛。


奉请八金刚

奉请青除灾金刚 奉请辟毒金刚

奉请黄随求金刚 奉请白净水金刚

与金刚经作者相关的实用资料

金刚经是什么

金刚经是什么 金刚经意义 金刚经

  金刚经是什么

  〖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

  佛教的经典,在中国翻译流传的有数千卷之多,而流通最广、注疏最丰者,要算《金刚经》了。《金刚经》是般若系经典。般若经在东汉时期就已传到中国。魏晋南北朝盛行于教界,当时的中国文化界流行玄学,推崇老庄,崇尚虚无,与般若经典所说的空,表面上看上去颇为相似。于是那些玄学者,也就研究起般若经典来了。僧人为了弘法的需要,也以般若经教去迎合玄学,用老庄概念阐释般若思想,形成了般若学研究浪潮,出现般若学弘扬史上的辉煌时期,即六家七宗。

  (1)但因为般若经的翻译问题,当时人们对般若思想却不能正确理解。后来罗什弟子僧肇,就曾撰论对此作了批评。

  (2)罗什西来大量地翻译般若经论,在译出《摩诃般若》的同时,也译了与《般若经》相应的一些重要论典,如龙树的《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的《百论》等,对隋唐时期相继成立的各个宗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吉藏创立的三论宗,就是直接依据《般若经》及龙树、提婆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命名;天台智者创立天台宗,除了依《法华经》,许多重要思想也都来自《般若经》、《大智度论》。禅宗更不用说,下面专门介绍。

  《金刚经》在中国虽有多种译本,但最早的本子是罗什翻译的,而现在佛教界流行的也正是此本。大概是因为无论在语言的简练、流畅,或内容的忠实程度,其他本子都不能与之媲美,这才使它独行于教界。有的文人爱其文字之优美,而去读诵;有的文人喜其哲理丰富,而进行研讨;至于那些禅修者,更视《金刚经》为修心的指南,开悟的钥匙;而民间一般信徒也不甘落后,他们也以读诵《金刚经》为日常功课,并从中得到灵感。《金刚经灵感记》一书就是收集了从古以来读诵《金刚经》得到感应的例子。的确,这部经典太殊胜了,才使得人们乐于接受它,弘扬它。

  〖《金刚经》与禅宗〗

  达摩西来弘扬禅宗,在传授心地法门、顿悟禅法的同时,并推荐《楞伽经》作为禅修者的印心典籍。因此经名相丰富,说理繁多,译文生涩,对于修学顿悟的禅者来说,要去研讨它无疑是一大难题。因而到四祖之后,《金刚经》就逐渐取代了《楞伽经》的地位,四祖道信就曾劝人念"摩诃般若波罗蜜"。(3)五祖弘忍创东山法门,普劝僧俗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4)到了六祖惠能,与《金刚经》的因缘就更为密切了。

  一、《金刚经》与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原是岭南一个樵夫,因为卖柴,路过街道,听到一户人家念《金刚经》,在心灵上产生了极大震动。从他后来见五祖时,与五祖两人的对话看来,惠能此时显然已开了智慧,只是没有大彻大悟而已,实在是宿慧深厚,来历不凡。

  随后,惠能取得那个诵经员外的资助,拜辞老母,便千里迢迢地来到靳州黄梅县东禅寺,参见五祖。经过一番往返考核,五祖对这位边远山区的年轻人,不得不另眼相看。于是就安排他到槽厂劈柴、踏碓。过了八个月多,五祖要传法退居了,就让门人各做一偈,以表自己在修证上的见地。惠能的偈子获得五祖的印可,并传其衣钵。在传法时,五祖又为惠能说《金刚经》,至"...

与金刚经作者相关的实用资料

金刚经诵读心得

金刚经 金刚经诵读

  佛学之道,博大精深;国学之体,综为儒、释(佛)、道三学。余自幼好读,儒家著述,前三十余载浅尝涉猎,于“修身、齐家、治国”之说,务得人生贵取天行之健,自强自励;道学尚自然,一部《道德经》,感悟万物同流、天道自然的君子慕“地载万物”之大厚德。但人近不惑,总有一个问题围绕心际而不得解,“君子自强,何堪群小落寞?君子厚德,奈何同流而去?”于是,年初以来即对佛学产生了研读之意。佛云人皆有佛性,自小即听闻祖父传讲“轮回报应”之说,足见佛学在国人心中影响之深。记得幼时登泰山,曾见《金刚经》之摩崖石刻;又在典籍中屡见《金刚经》为佛经之“母”。于是,借拜谒能仁寺之际,求得一本诵读之,初感晦涩,籍以己之国学修养,后渐知句读,渐识经意,渐为佛学之精深而摄受。

  佛学尚“无为法”,尚“空我法相”,自得菩提之心智。“非法非非法、众生非众生”,等等,意似深奥,其实意旨为引人自见佛之本性,达无上遍正觉。佛学深奥,余尚不能深解,且自认很难达到“空空”之境,但唯觉佛学之修,实际上对中和之道,自利利人等人的修为大有裨益。儒学尚中庸之道,但引人多偏于“功利”之心、之行;道学倡“包容”之心,后世却偏于“遁世无为之行”。佛学却以“自度度人达彼岸”为要义,以大慈悲之心,怀平等之佛性,历百千万劫而明心见性,以证菩提。唐代佛学盛行,武则天诵读《金刚经》后写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回视五千年之华夏历史,身名大成于史籍者,必怀“大慈悲心”,去执着之意,去一己之私,怀济世、利生之心。执着于个人之穷达,必不成身业之增长。从此意讲,儒、释、道三学其本源是相通的,天道自然、万物一同、中道之道。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个不断修炼的过程,这在儒家讲“功成而身退”,在道家讲“飞生羽化”,而佛家,则讲“历劫而生”。从这一意义上,余比较推崇佛学的“历劫”论。大成者,必先受大劫。大劫之度,在自度度人的过程;度的过程,譬如“禅修”,实施一种自我的精神境界的“反思”。劫的历练,精神的反思,得以自度,进而以“空空”之心度他,则世间自清净也!余之理解,佛学之“施”、“戒”、“忍”于圆满的人生实是裨益良多!儒学讲“达则兼济天下”,“施”之表象;“日省三身”以正己,“戒”之体现;而“天道自然,包容万象”的胸怀,则是“忍”的表象。“施”、“戒”重于自我激励和修养,而“忍”则是较高的修养过程。佛学之“忍”的基础,是“大慈悲心”,即对万物的怜悯之心、平等之心、包容之心,“施”、“戒”形成了自我的好形象,但看到别人的不好的习惯、不好的行为时,怎么办?“忍”以度之!“忍”非不动,而是不以己之修为标准要求他人之等于自身,“忍”去贪、嗔、痴,重于自行,以待他人之自悟,自然世间平和,万物祥和了。在人在己,自是大功德之一件啦。

  金刚之意,言学经之坚心;读经、修禅,以修炼的形式达以般若智慧的自悟。其实人的修炼也应如是,“行为成习惯、习惯成性格,性格定命运”,小善每为之,小恶渐弃去,久而行之,人自然成为真人了。而其中更为重要的,就如佛学将“发菩提心”般,关键要有善念,要有一个渐悟“空我法相”的心性,自利利他,自达达人,则自然是人世间一真佛啦!从此而言,“施”以养心,“戒”以去恶,而“忍”则求世间之大同了!


...

金刚经回向文

金刚经 回向文

  金刚经和回向文是不同的,金刚经有金刚经的作用,回向文也有回向文的作用,金刚经是去除执着、破迷启悟的作用,那么大家对于金刚经回向文了解多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有关金刚经回向文到底有哪些吧。

金刚经回向文

  回向偈一

  (合掌)弟子_____愿以所诵《金刚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_____过去生中的父母及怨亲债主,祈请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救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真心求忏悔。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念三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普愿尽法界。沉溺诸有情。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回向偈二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回向偈三

  大慈菩萨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回向偈四

  普贤菩萨发愿偈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回向偈五

  文殊菩萨发愿偈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回向偈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普愿尽法界。沉溺诸有情。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用回向文的实例

  为家人祈福、解冤释结求家庭和睦回向:

  愿以此诵经功德回向我的父母以及自己身口意所造的种种恶业,回向给我们所食、所杀、所害、所贩卖、所网捕、以及请客所食的一切众生,愿我们之间的冤结解除,化恶缘为善缘,愿他们皈依三宝,忏悔业障,往生净土。愿他们出离三恶道,生人天上,常遇诸佛修行证果。回向给十方法界有祀无祀男女孤...

​金刚经原文带拼音

金刚经原文 金刚经拼音

  大家知道什么是金刚经吗?对于金刚经不只是只有和尚那些人可以读,平常人在心情烦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读下。对此,今天提供金刚经原文带拼音给大家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金刚经原文带拼音

  金刚经注音版

  fǎ huì yīn yóu fēn dì yī

  法会因由分第一

  rú shì wǒ wén·yī shí fó zài shě wèi guó·qí shù gi gū dú yuán·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yǔ dà bǐ qiū zhòng qiān èr bǎi wǔ shí rén jù·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ěr shí shì zūn·shí shí·zhuo yī chí bō·rù shě wèi dài chéng·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

  qǐ shí·yú qí chéng zhōng·cì dì qǐ yǐ·hái zhì běn chǔ·

  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fàn shí qì·shōu yī bō·xǐ zú yǐ·fū zuò ér zuò·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shàn xiàn qǐ qǐng fēn dì èr

  善现启请分第二

  shí zháng lǎo xū pú tí·zài dà zhòng zhōng·jícóng zuò q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piān tǎn yòu jiān·yòu xī zhuo dì·hé zhǎng gōng jìng·

  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ér bái fó yán·xī yǒu shì zūn·rú lái shàn hù niàn zhū pú sà·

  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shàn fù zhǔ zhū pú sà·shì zūn·shàn nán zǐ·shàn nǚ rén·

  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fā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xīn·yún hé yīng zhù·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yún hé xiáng fú qí xīn·fó yán·shàn zāi!shàn zāi·xū pú tí·

  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

  rú rǔ suǒ shuō·rú lái shàn hù niàn zhū púsà·shàn fù zhǔ zhū p...

“香花供养”出自《金刚经》

香花供养 金刚经

“香花供养”出自《金刚经》

  香花供养原为佛家语。指用香和花供养,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后比喻虔诚的敬礼。

  出处:《金刚经》:“以诸花香,以散其处。”

  示例:倘得再生,香花供养有日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

  “香花供养”是佛教中的一种供佛方式,以香烛、鮮花供佛敬神,表示对神佛的敬仰和尊重,同时亦有驱邪的作用。

  如:佛教通常将围绕某一目的而举行的宗教集会,称为法会。为了超度水陆空三界亡灵而举行的法会,称作水陆空法会。因在三界中,以水陆二界众生最为痛苦,所以往往又简称为水陆法会。水陆法会坛场的布置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法事以内坛为主,佛像布置常以香花供养,力求庄严。

  《大法炬陀罗尼经》亦云:‘法师说法时,有罗刹女常来惑乱。是故说法处常须置如来像,香花供养,勿令断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天人以新白裹佛,以香花供养,滿七日,盛以金棺,送出王宮”。聊斋志,卷八,鍾生:“倘得再生,香花供養有日耳”。

  花钱中有“香花供养”类钱文的花钱属供养钱,亦称“供佛钱”、“庙宇钱”。旧时官私或寺院所铸,用以供奉佛殿神像之钱币。以元代所出最多。钱面除沿用年号、国号文字者,更有“香花供养”、“大安福寺”、“宝珠菩萨”、“进香直社”等;背文则有“神”、“护圣”、“香殿”等等。此类钱大而精的较少,形体大多偏小,传世亦不多。


...

《金刚经》非说所说原文及译文

金刚经 非说所说

  以下是留学群编辑为您整理的《金刚经》非说所说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m.liuxuequn.com/guoxue/)查看。

  非说所说

  原文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译文

  须菩提,你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当有所说法。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就是诽谤佛,不能了解我所说的义趣。须菩提,说佛法的没有佛法可说,比如在梦中说佛法,实际上没有,只是名叫做说佛法。这时,慧命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有很多众生,在未来世,听说这样的佛法,而生起信心吗?佛说:须菩提,这类人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意思,如来说是虚幻的众生,只是名叫做众生。

  注释

  ①慧命:法以智慧为寿命,智慧如果损伤,法身也就灭亡。即觉悟空谛的智慧是一切的根本。

...

《金刚经》威仪寂静原文及译文

金刚经 威仪寂静

  以下是留学群编辑为您整理的《金刚经》威仪寂静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m.liuxuequn.com/guoxue/)查看。

  威仪寂静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译文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就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平常就是如来,这样的人是不了解我所说的义趣。为什么呢?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虚幻相,如来实相如如不动,无所从来,也无所去,非平常非不平常,所以名叫做如来。

  注释

  ①来、去、坐、卧:这是所谓四威仪。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