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道教文化详解栏目,提供与道教文化详解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

  以下是留学群国学频道编辑为您整理的巴蜀文化:道教文化,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留学群(m.liuxuequn.com)查看。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一】

  正一道创立

  正一道即天师道。天师道是张道陵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老子为教主,道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手段,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由于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山可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张道陵是中国道教创始人,他是道教祖天师,又称第一代天师。

  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祖籍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生于浙江天目山,汉留候张良九世玄孙。少入太学,7岁读道教德经,十余遍而达其旨,咸通天文、地理、五经,通习坟典,所览无遗,从学者千余人。天目山南30里,西北80里,皆有他讲学之所。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岁),他26岁,任巴郡江州令(在今四川重庆),但他素喜黄老清静养身之道,认为当官“无益于年命”,从而弃官隐修长生之道。汉章帝、和帝时隐居洛阳北邙山等地,修炼气功。汉章帝建初五年(公元80年),朝廷征为博士,称疾不起;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征为太博,封冀县侯,三诏不就。次年,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他已57岁,携弟子王长游淮入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

  张道陵在龙虎山用三年时间炼成九天神丹后,已六十余矣,吃了神丹容貌益少,“返老还童”,像30岁左右的人。接着又在龙虎山东北边的西仙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并建立天师草堂,广传弟子,为人治病,到他经嵩山二人巴蜀时,已经90多岁了。

  由此可见,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修道讲课时间长达30余年,这段不算短的日子,是他 炼丹学道的遗址“炼丹池”、“濯鼎池”、“习升台”、“天师草堂”等遗址仍在,壁鲁洞中的石灶石床石几俱存,多种史籍均有记载,多处遗址历历可考,正如葛洪在《神仙传》中所述:“陵初入龙虎山,合丹斗剂,虽未冲举,已成地仙。”可见他那时的道学功底已经相当深厚了。

  关于张陵的降生和在龙虎山炼丹,《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八中有两段充满神奇色彩的记载:

  “母初梦天人自北斗魁星中将至地,长丈余,穿绣衣,以蘅薇香授之,既觉,衣服居室,皆有异香,经月而不散,感而有孕,于东汉建武十年甲午正月望日,生于吴地天目山。时黄云覆室,紫气盈庭,室中光气如日月......”

  “弟子有王长者,习天文通黄老,留侍左右,遂散学徒,以清虚淡薄为务,不交人事,王长负书行歌,同往云锦山居(即江西贵溪龙虎山,因“丹成而龙虎现”,故改甸为龙虎山),而真人修玄玄之道,后乃按方炼龙虎大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两年有五云覆鼎,夜不假烛,仿佛有青龙白虎各一,常练丹鼎,三年丹成,真人年六十余,铒之而容颜益少,若三十许人。”

  张道陵第二次携弟子王长嵩山人巴蜀已过九十高龄。为什么耄耋之年还要入蜀,一是“闻蜀人多纯厚,易于激化,且多名山”,对创教有利;二是“闻巴蜀疹气危害人体,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他要继续用符、丹为人治病,佐国佑民。入川后,他先居阳平山,后住鹤鸣山,还到了西城山、葛溃山、秦中山、昌利山、涌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精思炼志,著作道书24篇,足迹遍及巴蜀、陕西等地。他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凡入道者须...

与道教文化详解相关的国学知识

重阳节和道教文化的关系

重阳节


  很多节日的起源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节俗也与巫术、祭祀活动有着延续关系。重阳节从起源传说、主要习俗等方面, 都有着明显的道教含义。

  在重阳节起源传说中, 桓景拜费长房为师, 学艺成功后回乡驱除了恶魔。桓景的师傅费长房, 就是道家的神仙。传说费长房从卖药翁壶公学道不成, 持符而归, 能医疗众病, 鞭答众鬼, 又善变幻捉妖,一日之间, 人见其在千里之外数处。后来他的符丢失了, 被众鬼所杀。在桓景驱除恶魔的传说中, 之所以出现费长房, 可能就与他善驱除妖魔有关,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重阳节的兴起, 与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道教的重要人物太上老君就是在重阳节诞生, 有传说称“ 九者老阳之数, 九月九日, 谓之重阳。道家谓之老君九月九日生, 取诸此也。” 在河南方城一带, 人们认为九月九日是太上老君的生日, 老君的小名叫“ 吹儿” , 故九月九日一天, 忌吹哨子, 尤其是以老君为祖师的行业, 更为谨慎。

  小编特别推荐

  重阳节小报 | 重阳节习俗 | 重阳节英文 | 重阳节由来 | 重阳节资料 | 重阳节致辞

...

与道教文化详解相关的重阳节

【祭祀文化】日本神道教的祭祀服装

日本祭祀文化 日本神道教的祭祀服装

  我国的传统宗教佛教,道教等教派的教徒和神职人员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服装,中国的佛教的宗教服装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甚至在生活中也能见到佛教的传统服装——袈裟。至于道教的道袍想必大家也略有耳闻,那么,日本神道教的祭祀服装是什么样的呢?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祭祀文化】日本神道教的祭祀服装

  与中国的道教有自己神职人员专门的宗教服装相似,日本现代社会的神道教从社会开始稳定,经济、文化也得到发展的江户时代起就逐步确立了自己宗教的神职服装,或者更确切的说这是一种神道教的神社、神宫在祭祀时专用的职业服装。这种专门的神职服装最初来自于日本平安时代古代宫廷祭祀时专用的斋服,以后经过与平安时代其他服装的融合改进,成为今天专门的神道教祭祀服装。

  比如,现在常见的斋服是举行一般祭礼活动时穿用的服装,称之为“水干”,在平安时代以后曾经是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到了近代社会演变成为和服礼服中的一种。为了表示洁净无瑕,斋服的袍服选用无文白绢作为布料;下身穿裙裤,也叫裙袴,为日本平安时代的差裤;头戴的冠为不分身份等级的远文冠;脚穿黑包头的“官靴”,手执一尺长的笏板。

  穿水干时,有的要将后裾塞入裙袴之中,类似于穿西装时一定要将衬衣塞入到西装裤的道理一样;但按照高仓流的穿法,男女穿水干时的后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现在,常见日本女性神职人员也穿着没有菊缀的水干,所穿着的方法与男性神职人员大体上相同。

  斋服中还有一种净衣,经常看见女性神职人员,也叫“神女”穿着,是举行神道教小祭时穿用的服装。另外,一些神道教的神社有色狩衣和小祭装束也都可以穿用,不过规定要求在清净的场合必须穿着纯白的净衣。扎袖的带子选用不分身份的白绳,裙裤为差裤,配以与远文冠不同的高帽。

  在一些神社、神宫正式的祭奠仪式和舞蹈上,神女身着浅花白上衣,类似于百褶裙行灯式的大红灯笼裙裤,也称绯裤,有的神女的头上,或者以红布缠住发辫,或者头系红布带,或者头戴华丽的头饰,不一而论;脚上则穿白布袜、用皮革、棉布制作的红带平底的木屐。

  另外,还有一种“格衣”,是在神事和典礼时常穿用的服装,在建筑工地开工前的地镇祭时也常使用。格衣是直垂上衣,两胁相缝,外褂(羽织)有装饰用的菊缀结,胸扣要使用胸纽系起来,胁部的缝合处要使用叫做“千鸟挂”的针脚花式,褂底的褶皱要确保穿用者的行动方便。

  而扎袖的袖露部分,虽然原则上应遵循古例使用“笼括”,但实际上大多采用与狩衣相同的式样。头戴与净衣相同的高帽。最后,神官在做祭礼时还有一种“直垂”,有小圆领和开胸两种,这种浅灰、浅绿、浅褐、浅紫的神社礼服在神社的重大活动时经常可以见到,而且男女皆可以穿。穿这种隆重的斋服礼服时一定要配以肃穆庄严的高帽。

...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什么样关系?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的关系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介绍

  土家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主要以农耕为主。土家族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古老宗教,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土家族文化跟道教有着什么关系呢?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什么样关系?】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古老宗教,从汉代至今始终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土家族是生息在荆楚巴蜀之间的古老民族,从先秦的先巴人到成为新中国56个民族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中国文化中,道教文化与土家族文化两种不同的类型文化,但又是两种联系密切的文化。两者之间由于历史上的文化流变而构成了一道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风景。

  土家族的法师「土老师」,每凡举行重大的宗教活动,都要先请太上老君来授予职权後,才能驱使鬼兵神将。掌坛法师的职责是上书三清和玉皇大帝,请求派遣各路兵马,以擒妖逐魔,明显受有符 派道教的影响。

  土家族法师举行「傩愿」法事时,要在神坛上悬挂「三清天尊图」。举行追魂法事时,亦悬挂三清神像。其供奉的神灵中,还有三元大帝和众多仙人。其咒语中,往往有「道法常存,吾奉太上老君敕令施行」等。可见,道教色彩十分浓厚。

  土家族中还有火居「道士」,俗称「先生」,其宗教活动以民间道教因素为主,兼收并蓄了佛教和土家族传统宗教的成分。其道士分出师和未出师两种。出师的道士必须经过传法仪式,才有资格单独主持宗教仪式,做安葬死者、打醮、上祭和追荐亡灵这些大型的法式。未出师的道士,则只能做立房镇地、接龙正脉、忏诲和送鬼安宅之类的小型法事。

...

【道教名人详解】全真教的丘处机是谁?

道教名人详解 全真教的丘处机是谁

丘处机从小就就向往着能够有朝一日修炼成“仙”。所以在他少年时就尝试各种方法来磨练自己的意志。丘处机在19岁出家拜祖师王重阳为师后,一直就到最后成为全真龙门派的创始人,也成了道教的名人,下面留学网小编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丘处机。

  【道教名人详解】全真教的丘处机是谁?

  丘处机,1148年(农历正月初九日)生于山东登州栖霞,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从童年时就向往修炼成“仙”,少年时栖身村北的公山,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传说,他为了磨炼意志,曾一次次将铜钱从石崖上扔进灌木丛,直到找到为止。

  丘处机19岁出家宁海昆嵛山(今牟平东面,文登境内),1167年开始学道。1168年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

  1169年(金大定九年),王重阳携弟子4人西游,途中病逝于汴梁城,弥留之际嘱咐说:“处机所学,一任丹阳。”自此,丘处机在马丹阳教诲下,知识和道业迅速长进。和其它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他们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在王重阳去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1168至1170年间,丘处机跟随王重阳在山东和河南传教。

  1170年春,王重阳在河南汴梁逝世後,丘处机跟随同门马钰、谭处端和刘处玄到陕西终南山拜会王重阳的朋友,及後於1172年将王重阳迁葬终南山。

  1174年(金大定十四年)8月,丘处机隐居皤溪(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部)潜修7年,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6年。这期间,他“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生活极为清苦,但“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3月,丘处机应金世宗召,从王重阳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时已去世)像于官庵,并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诫,名声大振。

  1191年(金明昌二年)秋,丘处机东归故里,修建了一处修道之所,金章宗皇帝赐匾额“太虚观”,即后来的太虚宫。因该宫地处滨都里村,栖霞人俗称之滨都宫。

  推荐阅读

  道教的创始人是谁?道家与道教有什么区别

  道教圣地——五台山 都有哪些传说?

  【道教...

道教礼仪

道教礼仪 宗教礼仪
道教礼仪

  道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的宗教,不管您是信徒还是旅游时前去道观,都可以了解一下道教的礼仪,看看传统的中国道教的独特韵味,进入道观,就要暂时放下世间的固习,习用道教的礼仪,包括称呼、行礼等等,才能体现互相尊重与文明礼貌。以下是留学群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道教礼仪,欢迎阅读!

  一、相互称呼

  信徒称呼道士,应称师父或道长,问候语为:师父慈悲!师父您好!或者道长慈悲!道长您好!参加斋醮时或对德高年长的道士,应尊称为法师,如:法师慈悲!法师您好!

  信徒问候道士时,应自称弟子。自我介绍为:弟子姓某名某某。

  道士问候信徒,均称居士,居士意为居家修道之士,是道门中人对信徒的尊称,问候语为:某某居士您好!见到德高望重,或德才兼备的信徒,也可尊称为先生,先生二字在道门中是对德才兼备者的尊称,与世俗对普通男士的称呼,意义不同。问候语为:某某先生您好!

  信徒之间,可以互称道友,问候语为:道友慈悲!某某道友您好!

  二、见面行礼

  道教徒之间见面,行拱手礼和稽首礼,一般不行世俗的握手礼和鞠躬礼,更不主张行西洋的拥抱礼。因此,见到道士,不要主动与道士握手,否则难免尴尬。

  拱手礼:又称抱拳礼,见面时,正对对方,双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手心向下),举到与眉眼平齐处,微微弯腰,同时口称问候语。平辈之间一般互相行拱手礼,长辈对晚辈答礼、平辈道长对信徒答礼,也一般用拱手礼。

  稽首礼:又称作揖礼,见面时,正对对方,双手抱拳,举到与眉眼平齐处,深深弯腰,双手抱拳自然下垂到与腹部平齐处,再立正抱拳于眉眼平齐处,同时口称问候语。晚辈对长辈、平辈信徒对道长,一般行稽首礼。

  见面行拱手礼与稽首礼,即恭敬,又优雅,只要对方能见到,不论远近,都可行礼,与社会上流行的握手礼与西方的拥抱礼相比,即方便,又卫生,还避免了男女肌肤接触的麻烦,是中国传统的文明礼仪,道教信徒有义务和责任进行推广流行。

  三、朝拜礼仪

  斋戒:信徒在拜神的前一天晚上,应该要吃斋、吃素。

  沐浴:道教讲的沐浴,沐的是身上的污垢,道教讲人要清净自己的心灵,也就是要洗心涤虑。

  在朝拜神仙的时候,要做到衣冠整齐,不能穿背心,裤衩,拖鞋,这样是对神灵的一种亵渎。

  到庙里朝拜,应该要了解一些朝拜的规矩,进入殿堂一般是靠门的右侧走(因为道教宫观建筑格局一般是坐北朝南居多,所以进入殿堂靠右侧进也就是靠东边进),或者是靠左侧走,不能冲着中间走,不能当道走,走路的时候不宜高声,在庙里面不宜喧哗,...

【道教名人详解】传说中的紫阳真人是谁?

道教名人详解 传说中的紫阳真人是谁

紫阳真人又叫张紫阳,即张伯端。张伯端生前创作道家养生功法《悟真篇》,总结北宋之前的道家内丹思想,为丹道集大成之作;后信奉佛法的雍正将其所撰的《悟真篇》后篇改编编入《御选语录》中。自北宋以来,《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道教文化吧!

  【道教名人详解】传说中的紫阳真人是谁?

  张伯端(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北宋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

  《悟真篇·序》有:“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曾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成为全真派南宗五祖(南五祖)之第一祖,后着书立说,传道天下。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本人就不出家。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百岁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间封“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的祖师。道教奉为全真道南五祖之一。

  传承影响:

  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或教派(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

  按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辗转授受至白玉蟾,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

  以上南宗嫡派都主张“一己清修”。另据《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还有自称出于张伯端之传的一派,主张“男女双修”,该派始于两宋间的刘永年,刘曾于绍兴壬申(公元1152年)刊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其序言中自谓于绍兴戊午遇至人亲授口诀,而未言所遇者姓字。

  刘永年传象川无名子翁葆光及寺簿卢公,翁葆光撰有《悟真篇注》等,其徒若一子门人某跋《金液还丹印证图》,称刘永年于绍兴戊午“遇悟真得其道”。然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张伯端已卒五十多年,当为依附之说。《混元列仙图》亦未列双修一系。

  推荐阅读

  道教的创始人是谁?道家与道教有什么区别

  道教圣地——五台山 ...

知道教育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