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立春的习俗和禁忌是什么栏目,提供与立春的习俗和禁忌是什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立春有什么习俗

立春有什么习俗 立春的由来及习俗

  【立春有什么习俗】

  1、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2、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3、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4、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5、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6、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

与立春的习俗和禁忌是什么相关的节假日资讯

立春的习俗

立春习俗 立春 节气
立春的习俗

  一、立春风俗历史沿革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是重要的岁时节日。我国3000年前就有迎“春”仪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而且不光汉族重视“立春”,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一岁时节日,比如白族称“立春”日为“催春节”,侗族在“立春”这天有扮演春牛舞的活动等。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二、立春各地节庆活动

  鞭春牛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

与立春的习俗和禁忌是什么相关的实用资料

立春的饮食习俗

立春的饮食习俗 立春节气吃什么 立春由来及习俗

  【立春的饮食习俗】

  一、吃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立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明人刘若愚《明宫史》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燕京岁时记》载: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谓可以却春困也。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二、吃春卷

  春卷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立春吃春卷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有喜迎春季、期盼丰收之意。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三、炒和菜

  有了春饼,自然少不了和菜。所谓和菜就是用时令蔬菜,如韭黄、豆芽、香干等切成的丝,或拌或炒。拌的话就将豆芽菜用水焯熟,干粉丝煮好,用淀粉、醋、酱油勾成汁,用汁拌菜丝便成。若要炒着吃,就把肉丝、蛋皮丝、绿豆芽、豆腐干丝、粉丝、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锅中炒熟。讲究的可加海参丝、肚丝、香菇丝、火腿丝,这样就更好吃,也更营养。

  四、五辛盘

  立春吃春饼历史悠久。据载六朝元旦吃五辛盘(五种辛荤蔬菜: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供人们在春日食用后发五脏之气。现扬州人立春时也吃五辛:新葱、韭黄、蒜苗、萝卜、芫荽。唐初饼与生菜以盘装之,称春盘,因与五辛盘有渊源,也叫辛盘,宋时改叫春饼,现也叫薄饼、荷叶饼、片儿饽饽等。

  五、春盘面

  元《饮膳正要》“春盘面”由面条、羊肉、羊肚肺、鸡蛋煎饼、生姜、蘑菇、蓼芽、胭脂等十多种原料构成。明、清时在饼与生菜外兼食水萝卜,谓能去春困。整个尝新活动称为“咬春”。

  【立春的由来】

  旧俗立春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春节”,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谓“岁朝春”,百年难遇,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难遇岁朝春”民谚。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中元节的习俗和禁忌

中元节的习俗和禁忌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的禁忌

  传说在中元节这天,地府大门打开,联通阴阳。因此有很多禁忌,各地也演化出许多独特的习俗,下面是留学群的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元节的习俗和禁忌,更多中元节的习俗和禁忌请关注留学群节假日栏目!

  【中元节的禁忌】

  忌乱拍他人肩头: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生理期的禁忌: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忌说鬼字: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忌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忌半夜晾衣服: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着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忌披头散发睡觉: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忌半夜庆生: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忌捕捉蜻蜓及螽斯: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晚上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不可捡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不要熬夜,人阳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

  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何况,治安败坏有时人类的凶神恶煞比鬼还来得可怕!

  别乱靠墙休息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来;

  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

立春的习俗有哪些

立春的习俗有哪些 立春的习俗 立春

  【立春的习俗有哪些】

  1、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2、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3、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4、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5、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6、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

大年初八的禁忌和习俗

大年初八的禁忌和习俗 年初八的禁忌 年初八的习俗

  大年初八习俗有哪些呢?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也是“顺星节”,那么你了解大年初八习俗吗,留学群小编整理了“大年初八的禁忌和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年前没有回家的,正月初八日回家相聚。

  娘家给新嫁女儿送明角麟麟送子灯。

  烹煮各类谷物食品,招待家人。

  女子荡秋千为戏。

  山东老百姓认为正月初八为谷日,民间传说这天天晴,则五谷丰登。 鲁南地区称之为“转八日”,简称“转八”。 沂水家家户户吃面条,取“擀面轴子转一转,一亩地里打一担”之意,祈求新的一年里谷物丰收。 相邻的沂南完全相反,转八日这天忌转的东西,纺车、碾、磨等所有能转的工具都要停转。 另外,天津把这天叫“顺星日”,大同叫“八仙日”,都要祭祀星辰。

  正月初八放生

  正月初八这一天,在春节来讲主要是“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瞪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署笋饵所希至。”正月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世上万物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顺星节

  民间还把正月初八这一天看作群星聚会的日子,称为“顺星节”。顺星,也叫祭星。传说天上的每颗星都是一位神仙,大诗人苏轼在《夜行观星》中说“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字”,将每颗星星称为“星君”并给予名号。

  如太阳称为“太阳星君”,月亮叫“太阴星君”,水星是“水德星君”,木星是“岁德神”等等。按照中国传统的占星学说,每个人每一年都有一颗“本命星”,也叫“值年照命星宿”。人们一年的福祸命运都操纵在这位“值年照命星君”手中,因此正月初八是天上诸星君聚会和“诸星下界”的日子,人们要举行“顺星”活动,烧香祭拜,祈星求福。

  对星宿膜拜的宗教信仰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反映先民观星、崇星的诗句:“嚖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富命不同。嚖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袅与调,寔命不犹。”早在夏商时代我国就开始对天象进行观测记录,历代史书也都立《天官书》对星相进行详细的记录整理。从汉代俄纬盛行以后,出现了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代表自己的“本命星”的观念,自此以后,“顺星”来祈拜“值年星君”、“本命星”赐寿赐福的民风也日益盛行。

  “顺星”的仪式主要是点星灯,就像《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十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攘星”描写的那样,在帐内设摆七盏大灯,象征北斗,内安本命星灯一盏,帐外布七七四十九盏小灯,象征群星,然后念念有词乞望本命星赐福。若本命星灯七日不灭,就可以增寿一纪(12年)。其实,这是在科学不发达的农耕时代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迷信活动,作为民俗有观赏价值,作为信仰则毫无科学依据。

  举行祭星活动的场所一是到星宿殿,即道观的星宿殿。如北京的居民一般到白云观的星宿殿顺星。道士们在每位星君神像的座下贴一张黄纸签,注明这位星君是哪个年龄段人的值年星君,香客认清之后,就在那位星君神座前烧香许愿;二是在家中。事先用松枝、秸秆搭一神完,将印有“本命延...

立春是什么意思

立春是什么意思 立春是什么含义 立春含义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是什么意思,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

  立春是什么意思

  立春,俗称打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这一天万物复苏,春回大地。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liuxuequn.com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在这一天起,一直到立夏的这段时间,一直都被我们称为“春天”。

...

立春习俗有哪些

立春习俗有哪些 立春的习俗 立春的习俗有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习俗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

  立春习俗有哪些

  1、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2、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3、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4、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liuxuequn.com

  5、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6、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