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登幽州台歌栏目,提供与登幽州台歌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最为著名的古体诗。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翻译及赏析主旨

登幽州台歌翻译 登幽州台歌翻译及赏析 关于登幽州台歌主旨

  《登幽州台歌》通过对诗人登幽州台远眺时所见所感的描写,突出自己的无限愤慨之情。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幽州台歌翻译及赏析主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登幽州台歌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

与登幽州台歌相关的实用资料

《登幽州台歌》为何归类在《唐诗三百首​》七言古诗里?

登幽州台歌 古诗

  说到唐代诗人陈子昂,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提起下面这几句,您可能会跳起来: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是诗人在幽州台写的,幽州台就是现在的北京西南一带。前两句写时间,第三句写空间,最后一句写出了诗人心里的怀才不遇、寂寞孤独、彷徨惆怅,一切尽在不言中。大气、痛快、回味无穷,是这首诗的特点。

  不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首诗除了感染力很强之外,它还有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一个韵也不押,对于习惯了读押韵古诗的我们,很有新鲜感,但又一气呵成,没有一个废字。

  最别致的就是它的字数了,前两句每一句五个字,后两句每一句六个字,可翻开《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偏偏把它放在了“七言古诗”里呢?

  其实,这涉及到古诗分类的问题。《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排列的时候,把诗分成了古诗、律诗、绝句三个大类,每一类又附录了乐府诗。在格律整齐的律诗和绝句出现之前,除了楚辞,其他的诗一般称为古诗或者古体诗,古体诗里,字数还是比较多样化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都有,也有一些是混杂的。不过这里面,还是以五言和七言的数量最多。

  杂言诗里,又以七言的居多,所以,杂言诗歌也就往往被归类到七言诗里,准确地说,《登幽州台歌》是前面两句五言,后面两句六言,应该是杂言诗,所以它自然就被放到“七言古诗”里了。

  李白就有很多的七言古诗,其实都是杂言诗。比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前面四句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也就这四句都是五个字,后面全部都是七言的句子。他另外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面甚至还有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所以,《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咱也不用掰着手指头数到底每一句几个字了,放进了七言古诗,这只是为了归类的方便,仅此而已。



诗句

与登幽州台歌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