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生物实验报告栏目,提供与生物实验报告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生物实验报告范本十四篇

生物实验报告

  由栏目小编精心打造的“生物实验报告”一定会令您感到欣喜。为了回顾各个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报告的撰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编写报告时,需要特别注意报告的受众,针对性地进行汇报。那么,当我们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希望您能从本页提供的信息中获得一些灵感。

生物实验报告【篇1】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 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

  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

  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用具

  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四、实验过程(见书P54)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4.观察:

  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五、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生物实验报告【篇2】

  一、实验名称: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及其他细胞装片。

  三、实验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最后整理器材。

  四、使用...

与生物实验报告相关的实用资料

微生物实验报告合集十三篇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篇1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步骤: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

与生物实验报告相关的实用资料

最新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篇1】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

  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

  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

  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

  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

  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生物实验报告【篇2】

  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物象朝相反...

与生物实验报告相关的实用资料

生物实验报告系列(11篇)

生物实验报告

  以下是留学群的编辑为您准备的与您相关的《生物实验报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要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我们常常会用到报告这种实用文,出彩的报告一定是基于对业务的理解。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生物实验报告(篇1)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P18)

  四、实验用品(见书P18)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

  六、讨论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

生物实验报告(篇2)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与生物实验报告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