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族关于求学成本增加的担心有没有道理?研究生学费自理,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联系?关于这项新政背后所透露的信息,记者25日请了几位大学教授来解读。
读研的成本将增加?“自费”未必等于全部自己掏钱。
清华大学[物理系文克玲教授向媒体表示,同学们对新政可能有所误解。“比如新政里,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标准,博士生不低于1万元,硕士生不低于6千元,不比现有平均值低。”
浙江大学研究生部一位教授,3年前就曾参与过国务院关于研究生收费话题的座谈。25日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其实包括浙大、复旦[微博]、北大、清华在内的近60所高校,早在2008年,就开始试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消公费,收取学费。改革后的研究生,不再分公费生和自费生,而是采取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现在大家概念里浙大“读研免费”,其实是奖学金抵消了学费。
2012年从浙江大学工科能源系毕业的研究生傅修明告诉记者,他2009年入学时,浙大实行的是研究生一、二、三等奖学金制度,一等奖学金学费全免;二等奖学金自付一半学费,另一半由实验室导师承担;三等奖学金全自费。“其实自掏腰包念研究生的学生,非常非常少。大部分研究生都能拿一等奖学金。”
浙大研究生部的教授也证实了傅修明的说法,去年浙大对研究生的补助力度再次加码,按照大类选拔出尖子生,奖励额度非常大。像一名工科类研究生,在学业和科研项目上都很优秀,达到大类排名前20%,他一个月拿到来自国家、学校、导师的各种津贴、补助,能超过4000元。
这位教授透露,浙大每年对研究生的投入有几个亿,2012年又增加了6000万元,新政出来后,投入肯定还要多。
收费能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奖学金激励学子不再混日子。
专家表示,在正常的办学制度和环境中,研究生收费改革,是可以提高办学质量的。
“对所有学生都收费,再实行奖学金制度,就会把考生的选择逻辑调整过来:考生可以根据学校的收费标准、提供的奖学金,选择大学。”
如此一来,大学必须权衡收费和奖学金对考生选择学校的影响,同时提高办学质量来吸引学生。“国外大学的办学就是如此,靠学校的强大科研水平,以及通过设立覆盖面较广、额度较大的全额奖学金,来吸引学生。”
“奖学金机制完全可以产生鲶鱼效应,盘活研究生教育。”专家表示,学校根据学生的求学情况,动态评定奖学金,能激励学生努力求学,而不是在学校里“混日子”,这能形成学生强,学校更强的良性循环。“不过新政未必一下子就能达到这么理想的效果。像现有的研究生招考,只能通过一场统考,拿到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这种招考制度下,考生无法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再结合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的奖学金选择大学。”
专家认为,推进研究生自主招生,扩大考生的选择权,才能让学费改革在招生中发挥作用。
读研新政为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
1、中央财政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安排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并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
2、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研究生。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标准博士生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