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致阅读一部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会对生活产生新的感悟与见解。写一份读后感记录自己的收获与思考,可能你现在感到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大家,我整理了一些文献读后感的范文,希望能为你提供灵感与启发。
文献读后感范文大全 篇1
1、经典文献阅读一般包括:
(1)读懂文章大意(第一遍速读、第二遍细读、第三遍精读);
(2)梳理出文章的论证框架、思路和方法;
(3)将文章嵌入到作者当时的研究背景中考察,即了解作者的研究背景、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学术意义?比如,张五常的“企业的契约性质”就是沿着coase和Alchian and Demsetz对企业的本质的探究,这条研究进路所做的扩展和深入,这样来考察文章的话,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学术意义。
(4)因此,难免会牵涉和扩展到对其他相关文献的阅读。比如,Acemoglu的文献研究的是国家理论,那么最好也顺便研究下诺斯、奥尔森、巴泽尔,或者哈耶克、罗斯巴德的国家理论,做个横向对比研究也很有趣!其他的,比如研究企业理论、契约理论也一样。
(5)此外,还要详细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数理模型,包括假设、变量使用、推导等,尤其是经典的GHM模型,陈老师对这方面要求比较高,现代经济学研究,模型就是灵魂。
(6)最后,不仅要读,还要写,所以,希望大家都写点读后感。
2、读书笔记的撰写
(1)读书笔记的几种类型(可添加):
第一种是评论式,2-3千字的短评,略谈文章最有启发性的观点及其延伸,可适当联系实际问题;
第二种是叙述式,长短不一,重在按照文章的顺序结构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做一简单介绍,附加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三种是论文式,篇幅一般较长。
(2)下面重点介绍第三种论文式的读书笔记写法:
一般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作者的个人背景、学术阅历以及社会影响(尽量精炼);
第二,作者写作本篇文章的问题意识,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并适当阐述问题重要性;
第三,文章主要的脉络线索与分析框架,可以借助图表进行阐述;
第四,本文章的主要理论贡献和突破口;
第五,可以适当联系与本作者相关的理论学派,或者持有相反观点的学者进行比较研究;
第六,对文章中作者提出的新理论进行反思,提出其中的漏洞,尽可能多角度展开,比如方法论、前提假设、逻辑推导、分析方法、分析工具、结论、应用价值等等;
第七,对本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或者政策意义进行探讨,如果有的话;
第八,可以对本篇文章的后续影响进行讨论,包括本作者或者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发展与批评,做一简单评述;
第九,总结,作者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研究的展望。
第十:附录部分,可以是作者的背景介绍、个人网站、或者读书笔记中的数学推导公式以及相关数据。
第十一,不要忘了文章中的脚注或尾注,以及参考文献。
文献读后感范文大全 篇2
“读书”一听到这个词多么熟悉啊!懂得读书的人就会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怎么回事。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