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幼儿行为规范栏目,提供与幼儿行为规范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幼儿早期行为规范引导

幼儿行为规范 幼儿早期行为规范引导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直接反应了他的素质与修养。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的交往习惯则是决定素质与修养好坏的关键因素。以下是留学群小编整理的幼儿早期行为规范引导,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留学群查看。

  在21世纪的今天,学前幼儿的早期教育受到各方人士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教育机构的宏观目标及孩子家长们的殷切希望,因此要求幼儿园等学前教育培养单位制定一系列适合学前幼儿的发展课程与相关活动安排,以达到全方位培养孩子高技能、高素质的要求与标准。而幼儿早期行为规范被列入其中之一,并作为必行科目且要做到贯穿始终的工作重点去执行。作为一名幼儿学前启蒙的导师,我感到肩上担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要和神圣。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几个方面体现:

  一、父母是幼儿行为的第一引导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同是也是孩子初期行为养成中最重要的引导人,在孩子未接触到正规、正式的系统教学前,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最初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很多行为偏差的孩子是由于家长在幼儿行为养成初期的错误引导而导致。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变成家里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吃饭时,把自己喜欢吃得菜放在自己面前,不许别人动筷,挑食等;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和图书等。这些都是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不合群不团结的不利因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以后进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会成为阻碍他们的良性发展的绊脚石。因为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奉献精神和能够团结合作的人才,自私自利的人只会裹足不前,没有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幼小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表扬,起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对于孩子,无论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是一个亲切的拥抱,或是一句同情的话语,都能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都能唤起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使其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鼓励的言行,是使幼儿愿意接纳你,喜欢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的催化剂,它促进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做为一名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才能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那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呢?

  一、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

与幼儿行为规范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