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寒食节由来栏目,提供与寒食节由来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由来

  寒食节的起源是什么,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您带来的寒食节相关资讯,希望能帮您!

  【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在每年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后的105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到两天,又有“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之称。因寒食节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是清明寒食,为缅怀晋国大夫介之推介休绵山——清明(寒食)节的发源地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因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为缅怀晋国大夫介之推。对此,叶剑英元帅有过精辟论述:“以寒食寄托哀思,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子死难日乘龙舟往汩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为了纪念屈原,一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子的躯体。

  这是无权的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寒食节起源,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文公上绵山悼念介之推。当时,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郦姬迫-害而流-亡国外,行至五鹿,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之推“割股奉君”。

  十九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当年随他流-亡的功臣时,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寻而不获。文公无奈,听人之计,放火烧山,本想逼他出来,但直到大火熄灭后,才发现介之推母-子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悼念介之推,文公下诏,在介之推忌日,禁烟寒食。第二年寒食节的次日,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那棵被烧死的老柳树竟然死而复活。他触景生情,想起介之推割股奉君时对他的希望“我不求任何封赏,只愿你做一个清明的国君!”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

与寒食节由来相关的清明节

清明节(寒食节)由来的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的起源,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是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由于与寒食节(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的时间很接近,到了唐朝,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编辑:jrcn.org

  关于清明节(寒食节)由来的传说:几年介子推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来源www.jrcn.org

  小编特别推荐

  清明节诗句 | 清明节图片 | 清明节习俗 | 清明节英文 | 清明节由来 | 清明节资料

...

与寒食节由来相关的清明节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