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栏目,提供与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

读后感范文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宁娜》这本书叙述的是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在背叛自己的婚姻享受一段短暂的婚外幸福之后走向了人生的终点—死亡。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看完这本书后的第一种感觉就是:不正当的感情最终是不会有好的结局的。现在想想,这应该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吧,至少对于这个故事来说。

  故事叙述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在背叛自己的婚姻享受一段短暂的婚外幸福之后走向了人生的终点—死亡。在阅读的过程中或许会因为女主人公对自己婚姻的不忠而对她产生一种厌恶感,认为最后走向死亡的结局也是她罪有应得的。可是从整个故事来看,真相并不是表面上呈现给我们的。她,是一个懦弱的,一直在劝慰自己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是一种没有羞耻感的人。在社交界,她是一种美丽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欢的形象,可是,当她疯狂之后,为爱情所忙碌,以名誉和儿女为代价的这种行为,让人困惑和不解。为了爱情,她可以抛弃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自身的名誉。或许,这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种羞耻,可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勇敢。众观卡列宁娜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她身边的人,如她的哥哥及尼古拉,在遭受种种不幸之后没有任何的举动,只是眼睁睁的接受灾难的来临。而卡列宁娜呢?在一个如此阴暗的社会里,为了自己真正的爱情宁愿抛弃一切,一往直前。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种叛逆的精神,一种敢于与现实社会对抗的精神。卡列宁娜虽然承认自己背叛了家庭,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她没有感到羞耻,即使在这个上流社会私通并不少见。因为她觉得真正的爱情是至高无尚的,只要两个人之间的爱是真诚的。最让人震撼的是,她选择了卧轨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她的决定并不是为自己之前所做的感到后悔,而是她觉得她和渥伦斯基(情人)之间已经没有爱情可言了,因为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爱情。这更加体现出她的勇敢,正如现在的人说:自杀的人是勇敢的,因为很少有人去自杀的。

  在那时的社会里,充满着阴暗,有的人选择默默的承受一切不管是好是坏,是悲是喜,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权利去改变什么了,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一种没有思想,一种麻木,不懂得对生活有任何反叛的人生了,因为他们已经被这个社会的枷锁完全的束缚了,因为他们已经不懂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是什么了,他们只在乎名誉和金钱。而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追求。他们不甘愿被社会的枷锁所束缚,即使遭受的困难会很艰巨,即使最终的结局不是那么美好甚至是一个悲剧,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他们向往真正的幸福和自由的脚步。在阴暗的社会里,他们的行为或许会遭众人的唾弃甚至整个社会的的抛弃与孤立,这些都不算什么。就像女主人公被众人成为行为不检的女人的时候,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是羞耻的,她勇敢的承认了。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一个如此勇敢,叛逆,敢于与社会对抗的女性形象熠熠生辉。

  可是,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又有多少次勇敢过!或许这个故事可以给我带来一点触动吧:人活着,就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时刻被周围的人和事所约束,或者随波逐流,大学生活,更应该如此。大胆尝试,不要害怕困难与失败,尝试过了,努力过了,即使没成功那又怎样?生活就应该多一点挑战,多一点尝试,这样才会让生命更加精彩,才会感觉到生命的意义所在。

  小编精心推荐

  

与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相关的中外名著读后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2000字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2000字一

  第一次看安娜这本书,是在高二的时候,而最初看这本书的原因,应该是源于对托尔斯泰的感兴趣,而这个兴趣的形成,则是来源于巴金的成名作《家·春·秋》这部小说里面介绍到的《复活》这本书。

  故事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位端庄美丽的妇人,在前往为其兄长奥布朗斯基夫妇调解家庭纠纷的时候,遇上了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沃伦斯基,而沃伦斯基在第一眼看到安娜的时候,就被安娜独特的魅力所吸引,并由此展开了对安娜的疯狂追求。在起初迫于社会及家庭压力,安娜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但在沃伦斯基的穷追猛打之下,安娜最终选择离开对于自己来说没有感情生活的家庭,而与沃伦斯基共同创造属于他们二人的情感世界。但故事的却并非是以二人的完美结合为结局,而是描写了在此后安娜所面临的来自感情生活和社会压力的痛苦,并最终以安娜的和沃伦斯基的双双“自杀”的悲剧结局。

  和所有人一样,在故事中我们都看到了作者笔下的安娜,不仅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妇女,同时更是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情感,挣脱社会禁锢的思想解放先锋,而这也是安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之一的原因。

  但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个美丽勇敢的女性形象背后,妇女在当时社会上所处的无助地位的悲哀的现实。安娜勇敢的挣脱了社会加之于妇女的禁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但在这之后呢,她还是躲避不了社会对她的毒害,她在上流社会遭到“封杀”,亲友拒绝和她来往,甚至遭到了人们的公开羞辱,而更把安娜逼上绝路的是沃伦斯基的冷落,这一切,无情的把安娜送上了卧轨的结局。而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正是当时社会妇女所处的无助地位。尽管挣脱了不合理的社会禁锢,尽管离开了与自己没有感情的丈夫,但她却始终无法逃离这个无情的社会,也无法不依赖于善变的沃伦斯基,而当她在这两者中都找不到自己生存的理由及空间,她便只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彻底的挣脱这一切的束缚及其带来的苦痛。

  我们提倡勇敢地追求自我,挣脱思想禁锢,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在我们挣脱了禁锢、追求到了自我之后,我们是否能够承受其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挣脱之后,是海阔天空还是遍体鳞伤?如果是海阔天空,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的追求才能体现出其提倡的价值所在;而如果是遍体鳞伤,在此后的生活中举步维艰,那是不是应该思考,我们的追求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目标,还是天方夜谭的空想。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是一个悲剧,这不仅是对社会不公的揭示,更是对我们在追求个性追求解放的过程中的一个警示。而已逝的诗人海子,亦是为我们敲响了这个警钟。海子在其对诗歌及爱情的追求上,亦是勇于追求自己的个性,试图挣脱当时社会的固有模式,但其代价是不被世人所理解,导致其在文学创作及情感生活上的落寞和孤独,最终只能长眠于山海关的铁轨上。

  再看回当代社会,即使个性追求已成主流时尚所被提倡,但却还是会有我们所难以改变的无奈与悲哀。且说与我们大学生最是相关的教育问题,尽管许多人都依然意识到现代的教育日趋功利化、应试化,读书只为文凭,考试只为证书,但这种固有的制度以及风气确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我们可以对这种社会现实表示不屑,在大学毕业后,大声喊道“我不屑去拥有这些所谓的证书”,但我们却始终改变不了“文凭证书即是敲门砖”这样铁一般的事实,如果没有其他有利的因素的帮助,那么我们在社会上可以说是...

与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相关的中外名著读后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范文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范文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范文【一】

  《安娜卡列宁娜》的作者是德高望重的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他把安娜卡列宁娜这位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由这中心人物而引出了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故事。

  以安娜卡列宁娜为中心人物,其中她的丈夫卡列宁,她的情夫伏伦勘基,是与她相关的两个重要人物,通过她的哥哥奥勃隆斯基这个关系和桥梁,她的生活圈子和加一个生活圈子相联系。其中,另一个圈子中的主要人物是奥勃隆勘测基的妻子吉蒂,以及吉蒂的丈夫列文,这两方面的人物加上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共同组成了大约一百来个人物的形系体系。从而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阴暗面。

  安娜卡列宁娜是一个外表美丽,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女人。她由家长作主嫁给了比她大许多岁的彼得堡官僚卡列宁为妻,多处来安于贤妻良母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风流倜傥的年轻军官伏伦斯基相遇而坠入情网。她所面对的是整个上流社会的敌意,她奋勇反搞,然而好景不长,终于与伏人参斯基的感情出现了裂隙,最后她走上了自杀身亡的道路。

  从上述中心人物安娜卡列宁娜的人物性格中,我觉得她的命运是那个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下女人的共同命运,如果是有胆量的,有必要的对社会反动的女人,必然也是同样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就像鲁迅作品《春逝》一样,两位主人公的自由恋爱之路,也逃避不了当时的社会给他们安排之路,不管怎么的拼,到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他们都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和观念体系在动难逃的牺牲品。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范文【二】

  安娜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迷人贵妇,这种贤妻良母类的女人,让人感到1种慈祥的安宁。但是,她接下来与渥伦斯基邂逅之后的事情,以及她最后走的极端,让人感到深深怜悯。

  她是1个懦弱的,一直在劝慰自己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是1种没有羞耻感的人。在社交界,她是1种美丽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欢的形象,可是,当她疯狂之后,为爱情所忙碌,以名誉和儿女为代价的这种行为,让人困惑和不解。

  在这场与列文、吉蒂、卡列宁、渥伦斯基等人的多角恋与各自婚姻的爱情的对比下,安娜无疑是可怜的,她选择独自承担了无望爱情的全部后果。列文无疑是成功的。他在婚姻的道路上,窘迫,失落过。但是经过蜕变,与自己心爱之人喜结良缘,并接有了1个可爱的孩子,米佳。而安娜与渥伦斯基婚外情,是最让人所不齿的。他们有了在自己罪恶的结合下的牺牲品:女儿安妮。

  其实,最后害死安娜的,不是别人,是安娜自己。她走上了条极端的路,没有自制力其实是种可怕的东西。嘴上说着,我可以压抑一切的感情,可是心中却不这么想。

  是安娜的心口不一害了自己。明明是来促成渥伦斯基与吉蒂的婚事,却将自己搭了进去。表面上,压抑着,那真实,又是什么?因为自己成为了导火索,所以引发了后来的一切。渥伦斯基的逐渐冷淡和抛弃,卡列宁的渐渐折磨、后来的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以及文章最后她的卧轨自杀。一切的前因后果,都在于此,都在于她的不安于本分,心中的自制力不高。这是一场悲剧,由她亲手导演,演员最后全部走光之后,又由她自己,最后终结。

  这部以死亡而收场的戏剧性悲剧,却成就了安娜·卡列宁娜的形象。这种对自己婚姻...

与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相关的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500字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500字

  第一次看安娜这本书,是在高二的时候,而最初看这本书的原因,应该是源于对托尔斯泰的感兴趣,而这个兴趣的形成,则是来源于巴金的成名作《家·春·秋》这部小说里面介绍到的《复活》这本书。

  故事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位端庄美丽的妇人,在前往为其兄长奥布朗斯基夫妇调解家庭纠纷的时候,遇上了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沃伦斯基,而沃伦斯基在第一眼看到安娜的时候,就被安娜独特的魅力所吸引,并由此展开了对安娜的疯狂追求。在起初迫于社会及家庭压力,安娜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但在沃伦斯基的穷追猛打之下,安娜最终选择离开对于自己来说没有感情生活的家庭,而与沃伦斯基共同创造属于他们二人的情感世界。但故事的却并非是以二人的完美结合为结局,而是描写了在此后安娜所面临的来自感情生活和社会压力的痛苦,并最终以安娜的和沃伦斯基的双双“自杀”的悲剧结局。

  和所有人一样,在故事中我们都看到了作者笔下的安娜,不仅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妇女,同时更是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情感,挣脱社会禁锢的思想解放先锋,而这也是安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之一的原因。

  但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个美丽勇敢的女性形象背后,妇女在当时社会上所处的无助地位的悲哀的现实。安娜勇敢的挣脱了社会加之于妇女的禁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但在这之后呢,她还是躲避不了社会对她的毒害,她在上流社会遭到“封杀”,亲友拒绝和她来往,甚至遭到了人们的公开羞辱,而更把安娜逼上绝路的是沃伦斯基的冷落,这一切,无情的把安娜送上了卧轨的结局。而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正是当时社会妇女所处的无助地位。尽管挣脱了不合理的社会禁锢,尽管离开了与自己没有感情的丈夫,但她却始终无法逃离这个无情的社会,也无法不依赖于善变的沃伦斯基,而当她在这两者中都找不到自己生存的理由及空间,她便只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彻底的挣脱这一切的束缚及其带来的苦痛。

  我们提倡勇敢地追求自我,挣脱思想禁锢,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在我们挣脱了禁锢、追求到了自我之后,我们是否能够承受其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挣脱之后,是海阔天空还是遍体鳞伤?如果是海阔天空,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的追求才能体现出其提倡的价值所在;而如果是遍体鳞伤,在此后的生活中举步维艰,那是不是应该思考,我们的追求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目标,还是天方夜谭的空想。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是一个悲剧,这不仅是对社会不公的揭示,更是对我们在追求个性追求解放的过程中的一个警示。而已逝的诗人海子,亦是为我们敲响了这个警钟。海子在其对诗歌及爱情的追求上,亦是勇于追求自己的个性,试图挣脱当时社会的固有模式,但其代价是不被世人所理解,导致其在文学创作及情感生活上的落寞和孤独,最终只能长眠于山海关的铁轨上。再看回当代社会,即使个性追求已成主流时尚所被提倡,但却还是会有我们所难以改变的无奈与悲哀。且说与我们大学生最是相关的教育问题,尽管许多人都依然意识到现代的教育日趋功利化、应试化,读书只为文凭,考试只为证书,但这种固有的制度以及风气确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我们可以对这种社会现实表示不屑,在大学毕业后,大声喊道“我不屑去拥有这些所谓的证书”,但我们却始终改变不了“文凭证书即是敲门砖”这样铁一般的事实,如果没有其他有利的因素的帮助,那么我们在社会上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这样的代价确实我们所难以承受的。

...

与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相关的读后感范文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我想读过《安娜卡列宁娜》的人一定会有所感悟,但安娜选择那样残酷的死法,你是否被震撼到了。下面是留学群的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范文一:

  安娜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迷人贵妇,这种贤妻良母类的女人,让人感到一种慈祥的安宁。但是,她接下来与渥伦斯基邂逅之后的事情,以及她最后走的极端,让人感到深深怜悯。

  她是一个懦弱的,一直在劝慰自己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是一种没有羞耻感的人。在社交界,她是一种美丽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欢的形象,可是,当她疯狂之后,为爱情所忙碌,以名誉和儿女为代价的这种行为,让人困惑和不解。

  在这场与列文、吉蒂、卡列宁、渥伦斯基等人的多角恋与各自婚姻的爱情的对比下,安娜无疑是可怜的,她选择独自承担了无望爱情的全部后果。列文无疑是成功的。他在婚姻的道路上,窘迫,失落过。但是经过蜕变,与自己心爱之人喜结良缘,并接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米佳。而安娜与渥伦斯基婚外情,是最让人所不齿的。他们有了在自己罪恶的结合下的牺牲品:女儿安妮。

  其实,最后害死安娜的,不是别人,是安娜自己。她走上了条极端的路,没有自制力其实是种可怕的东西。嘴上说着,我可以压抑一切的感情,可是心中却不这么想。是安娜的心口不一害了自己。明明是来促成渥伦斯基与吉蒂的婚事,却将自己搭了进去。表面上,压抑着,那真实,又是什么?因为自己成为了导火索,所以引发了后来的一切。渥伦斯基的逐渐冷淡和抛弃,卡列宁的渐渐折磨、后来的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以及文章最后她的卧轨自杀。一切的前因后果,都在于此,都在于她的不安于本分,心中的自制力不高。这是一场悲剧,由她亲手导演,演员最后全部走光之后,又由她自己,最后终结。

  这部以死亡而收场的戏剧性悲剧,却成就了安娜·卡列宁娜的形象。这种对自己婚姻不贞,背叛家庭,抛弃自己的儿子,又担心被自己的儿子看不起的女人,是被世人所厌恶和不耻的。私通在上流社会并不少见,可是少见的是,安娜·卡列宁娜的勇于承认,虽然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被上流社会抛弃。但是,在这种列夫·托尔斯泰近乎苛刻的描写下,安娜·卡列宁娜的缺点,也正是她的闪光点所在。这突出了一个叛逆的女人,和敢于与现实社会对抗的形象。这句话有褒有贬吧,可是谁又去管她呢?在婚姻中,上流社会对待不贞夫妻的惩罚是不同的,而丈夫近乎变态的宽恕,对安娜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无形的压抑感。安娜在别人眼里是怯懦的,但是,她的真正的形象,却是光辉的,作为一个对比人物,她最后的往铁轨上的一卧,成就了她的勇敢,反叛的精神女性。也许正如现在的人所说:自杀的人,是勇敢的,因为,很少有人有勇气去自杀。

  “真不愧是个卑贱的女人,连选择的死法都是那么卑贱。”公爵夫人鄙视的说。其实我认为不然,她并没有权利去评判,真正的评论权,是掌握在当事人的手中。

  安娜·卡列宁娜,总体来说,是一个怯弱而又勇敢的人。可以说,最后的卧轨,不是她的本意,她想要站起来,却无能为力。

  选择一个人背负所有,她看淡了世俗。她的丈夫卡列宁,要的只不过是脸面和名誉,渥伦斯基喜欢追求新鲜等等甚至更多。一个人承担下因为背叛而带来的一切后果,带着绝望的那颗心,那可反叛的种子,是否,就是在这个时候,留在...

与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相关的中外名著读后感

推荐更多